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20【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a17a8d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a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古代名人,与同学交流。根据词语体会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本单元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

积累描写梅花的诗词,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受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本单元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并能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1.通过上网、课外阅读等方式积累描写梅花的诗词。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些词句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比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从“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理解作者对乡下那种淳朴民风的向往;从“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你能不能列举出这样的语句并说一说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汇报:“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我感受到春天的柔美以及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师点评。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出示:繁华、璀璨(cuǐ càn)、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大街小巷、肥沃(wò)、麦浪、炊烟袅(niǎo)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开火车式认读词语,说-说你对哪个词语不理解,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鸡犬相闻: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说一说你的体会,生自由汇报。 2.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

教师批注

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师: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名学生回答。

什么是暗喻?暗喻是一种隐晦的比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常见的喻词有“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 示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2)生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还是一条妙趣横生的风景线。 你能仿照书上的例句,写一段话吗?

示例:美丽的花园里,各种各样的鲜花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有红的,白的,黄的,粉的,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收获真多啊,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四、布置习作

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诗词,体会梅花的品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读诗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二、读、释课题,以“咏”激趣,朗读整首词。 1.出示课题,指名朗读,简介有关词的小知识。

(简介词的知识,“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

2.释题激趣:“咏”是什么意思?“咏梅”呢?你准备怎样来咏这首词呢?试一试,练一练吧。

(学生曾读过、背过《咏鹅》《咏柳》,对“咏”字有所了解。一方面理解课题的意思,一方面唤起吟咏的感觉经验,激发起朗读这首词的兴趣。)

3.学生先自由朗读诗词,再以赛读的形式指名朗读,达到读正确、读连贯,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词的韵味的要求。

(“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赞美之意。这里的朗读以“咏”切入,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再以赛读的形式,让学生在倾听、评议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初步读出词的韵味来。从而使学生在

教师批注

这充满热情的朗读过程中,逐渐走进诗词,对词中的内容、词中的感情有所感知。) 4.师生赛读,评议差别。

(师生赛读的目的在于,用老师声情并茂、充满激情的吟诵使学生发觉自己的朗读还不到位,通过评议,明白只有理解了词的内容、领悟了词中的感情,才能真正地读出神韵来,进而产生读懂、读好诗词的心态。)

三、读、想词的上片,领会“俏”的意思,感悟梅花的品格。 1.朗读词的上片,说说上片了写什么。(梅花在风雪中盛开着。)

2.让学生读、想结合,想象画面:“冰雪中,梅花悄然盛开在枝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再用心地读读这段词,看看哪些字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由这些字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

3.指名学生描绘想象的画面,评议画面,交流心中的感受。(着重描绘“百丈冰”“花枝俏”的情景。)

上片描绘的是梅花在冰雪之中怒放的画面,赞美了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格。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梅花的品格,产生敬佩、赞美之情呢?首先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相融合。板块设计如下:①读诗词,说内容,让学生初步地整体感知语言的内涵。②扣住“百丈冰、花枝俏”等字词,展开想象,浮现画面,将语言文字演变成丰富、细腻的画面。一方面,学生借助语言,动用智慧,开展想象,将文字变为画面,从而走进教材;另一方面,学生又以自己的情感赋予语言声色和动感,将教材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③描绘画面,评议画面,交流感受。先描绘再评议再描绘,评中谈感受,议中做交流。这时的描绘,不单是对画面被动的语言表达,更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这时的画面,不单是语言文字的形象反映,是学生内心感受的写照。 4.品“俏”意,悟品格,表真情:此时,你认为这“俏”字是什么意思呢?你对梅花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在上面的想象说话中,学生已将“俏”字描绘成一朵朵梅花迎着严寒傲然开放的具体画面,“俏”字应如何理解,旨在引导学生从那些形象的姿态中感悟出其傲霜斗雪的品格。让他们谈自己对梅花的感情,是让学生借此抒发对梅花的敬佩、赞美之情。因为以上的想象说话源自于语言文字,也来自于学生的真切感受,所以这儿的“悟品格,表真情”是水到渠成的。) 5.学生诵读、背诵词的上片。

五、读、想词的下片,品味“笑”意,感受崇高。

1.学生自由朗读词的下片,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春天,梅花在花丛中笑。) 2.想象“山花烂漫”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这儿的想象既是在理解“烂漫”一词,又是让学生感受春天里百花争艳的情景,为下面感悟梅花报春不争春的崇高精神做铺垫。)

3.朗读整首词,想象说话:你若是梅花,在这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的春天里,你会怎样想呢?

4.品味“笑”意,感受崇高:这首词中的梅花在花丛中是怎样的呢?你从这个‘笑’字感受到了什么?

顺应着上片的教学,下片的教学可以说应该是很顺利的,接着上片的赞美之情,学生从一个“笑”字能很快地悟出这是欢笑,是欣慰之笑。但是,这种“悟”多少带有“虚假”的成分,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顺着上片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得出梅花另一个可贵精神是件容易的事。其实,梅花报春却不争春、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与它不畏严寒的品格相比,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儿的设计先进行角色转换,联系整首词,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在争奇斗艳的

百花丛中的梅花,谈谈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相互对话的平台。在交流中,或许有正面的意见,像词中的梅花一样为自己唤来了这美好的春天而感到欣慰,为唤醒了百花而高兴,为自己战胜严寒又为春天增添美丽而欢笑;或许有反面的意见,会因为自己历经了险恶迎来了春天而没有其他的花惹人爱,从而感到沮丧,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夸奖而妒忌、怨恨其他的花,感到不快。不管是怎样的意见,怎样的想法,都应该让学生呈现出来。然后通过品味词中的“笑”意,是用教材中梅花报春不争春、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给学生以价值观上的引领,使学生在感受梅花崇高精神的同时,受到教育,这就触碰了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 5.朗读、背诵下片。 六、诵读、背诵整首词。 七、布置作业

1.读读背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2.搜集毛泽东的诗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纷纷地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梅花的材料,学生深深感受到梅花的高贵品格。通过交流汇报的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对于学生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