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四校联考”高三生物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2018届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四校联考”高三生物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b9706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7

江苏省淮阴中学、南师附中、海门中学、天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学

期期初“四校联考”高三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核糖可作为原料参与合成RNA和ATP B. tRNA为单链结构,分子内不存在碱基对 C.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 D. 胆固醇、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 【答案】B

【解析】RNA和ATP的分子中都含有核糖,A正确;tRNA为单链结构,分子内存在部分双链,因此分子中存在少量的碱基对,B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C正确;脂质包括磷脂、固醇,其中固醇包括胆固醇、维生素D、性激素,D正确。 2.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C. 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 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 【答案】C

【解析】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和细菌有氧呼吸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物理模型的研究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B错误;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D错误。

3.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可能与机体的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

1第

B. ①②④的基本单位均为氨基酸 C. ③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D. c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与机体的识别、免疫、体液调节等有关,A正确;①是糖蛋白,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和葡萄糖,B错误;③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图中c表示主动运输将物质运出细胞,因此不可能表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D错误。

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中均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键体 B. 细胞分化过程中不同组织细胞的RNA完全不同 C.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多 D. 细胞凋亡过程中基因会发生选择性表达 【答案】D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组织细胞的RNA不完全相同,B错误;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C错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特定的基因要表达,来促使细胞主动死亡,因此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5. 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B. 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 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 D. 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要经过图示的整个过程 【答案】D

【解析】甲表示ADP,乙表示AMP,丙表示腺苷,丁表示无机磷酸Pi,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A正确;乙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丙物质为腺苷,丁可用于某些脂质的合成,C正确;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需主要经过图示的甲→ATP过程,D错 【考点定位】ATP的结构和功能

6. 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图

2第

中亲代噬菌体已用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32

A. 上图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 C.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该定律 D. 若本组实验的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由于亲代噬菌体已用P标记,要研究该标记物的出现的部位,因此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不应含有P标记的无机盐,A错误;单独以上一组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应设置用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作为相互对照,B正确;基因分离定律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病毒和细菌的遗传均不遵循该规律,C错误;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导致上清液中也会出现放射性,D错误。

7. 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1质粒上,编码产生一种毒蛋白,会导致自身细胞裂解死亡,基因sok也在R1上,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这两种mRNA结合形成的产物能被酶降解,从而阻止细胞死亡。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35

32

32

A. sokmRNA和hokmRNA碱基序列相同 B. 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不会转录 C. 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可被自身这毒蛋白杀死 D. 当sokmRNA不存在时,大肠杆菌可能裂解死亡 【答案】D

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解析】说明这两种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而不是相同,A错误;当sokmRNA存在时,hok基因仍能转录,只是转录形成的hokmRNA会与sokmRNA结合,B错误;毒蛋白是由hok基

3第

因控制合成的,而hok基因位于大肠杆菌的Rl质粒上,因此一个不含R1质粒的大肠杆菌不会被这种毒蛋白杀死,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转录产生的sokmRNA能与hokmRNA结合”可知,当sokmRNA不存在时,hokmRNA才能翻译合成毒蛋白,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死亡,D正确。 8.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 B. 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 C. 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 D. 突变与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B错误;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发生显著差异,C正确;突变、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9. 下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 ①中的含量高于② C. 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 D. 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细胞内液,④表示淋巴,A错误;血浆中的蛋白质明显高于组织液,B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神经递质存在于细胞内和组织液中,C错误;组织液是大多数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错误。 10. 如图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基因中的全部脱氧核苷酸序列都能编码蛋白质 B. R、S、N、0互为非等位基

C. 果蝇的每个基因都是由成百上千个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4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