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be05812cc58bd63086bd1e

生:(齐声)好! 问题探究

师:文章所记叙的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交战的双方便是唐雎和秦王,从文中看出两人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大家四人一组来探讨可采用“哪个地方表现谁怎样”的方式来说说

(学生交流讨论)

生:文中“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一句,表现秦王阴险狡诈,不动用一兵一卒就想霸占安陵君的土地

生:“安陵君其许寡人”一句,看出秦王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表现了秦王以强凌弱、骄横狂暴的本质

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表现秦王的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生:“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现秦王的狂暴的性格

生:“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害怕了,表现他外表虽然强大,但内心其实十分虚弱,即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师:大家表现很积极,总结得也很不错,我们一起再总结一下秦王是怎样一个人 (点击课件,显示:

亲王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贪得无厌、骄横狡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盛气凌人、阴险狡诈的封建君主)

师:请大家还用这种方法对唐雎的性格特点作以总结

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终守之”,此处表明唐雎已识破秦王的伎俩,表现其有胆有识、在强大的势力面前不卑不亢

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今天大不了是一死,表现唐雎不畏强暴、视死如归

师:谁能总起来概括一下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热爱祖国,为国家可以不顾生命危险出使秦国,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他机智勇敢、不卑不亢,严词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面对秦王的威胁,他愿为国捐躯,以死报国唐雎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伟大的爱国精神必将为历史铭记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 (点击课件,显示:

唐雎是一位爱国忠君、有胆有识、不卑不亢、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智勇双全的外交家的形象)

师:真不敢相信大家说得这样好,看来同学们对文章的理解很深刻我们再看大屏幕,归纳一下:

点击课件,显示如下: 唐雎:(一)爱国忠君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二)机智勇敢

1.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2.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3.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师:由此看来,我们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归纳 师:了解了人物之后,大家觉得人物的对话应怎样来读哪? 生:我觉得“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者,轻寡人与?”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以上句子,读时应表现出秦王高高在上、以强凌弱的嚣张气焰

生:结尾处的“先生坐!何至于此!”则应用内心虚弱和带讨好的语调来读

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要读出不卑不亢、大义凛然的味道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读时应表现唐雎视死如归、一身凛然正气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那唐雎能够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生:唐雎出色完成了出使秦国的任务,既保全了安陵,又使得秦王意识到安陵虽小但不可欺在这场交锋中他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以自身的凛然正气和镇定勇敢、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直逼得秦王束手就缚,自取其辱

师:说得很好,谁还能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唐雎很会说话,有很高的说话艺术? 师: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生:比如面对秦王的发难,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唐雎努力周旋,并未当面揭穿骗局,而是说“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说话有理有据,既拒绝了秦王,又显得很有礼节还有就是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的威慑,毫不示弱,以“士之怒”加以反击

师:的确是这样,唐雎之所以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胆识过人,忠君爱国,具有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再者,真理站在了唐雎一边,在道义上是偏向唐雎的,唐雎的义正词严有着强大的威力,震撼敌论

(板书:道义、威力)

另外还与他卓越的口才不无关系,他有着极高的说话技巧,靠他的睿智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秦王,唐雎的说话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请看大屏幕

(点击课件,显示如下: 唐雎的说话技巧

言之有“节”——“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言之有“据”——“士之怒”“而将四矣”

言之有“力”——“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拓展训练

师:说话的确是一门艺术,唐雎用自己的卓越的智慧和过人的胆识战胜秦王,不辱使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用自己高超的说话技巧不辱国格的例子,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看完之后你感觉周总理说这番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他说话有什么艺术?

(点击课件,显示:

A.基辛格问: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 周恩来答: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所以总是低头攀登;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所以两眼望天

B.西方记者:你们国库里到底有多少人民币? 周恩来答:共有十八元八角八分)

生:我说第一个,周总理是说中国人民正在一步步攀登,中国正逐步强大起来,而美国却正在走下坡路,说明周总理既巧妙地回答了基辛格的问题又讽刺了对方,说话很机智

生:我说第二个,周总理说这话的意思是,人民币是由这些面值的钱组成的,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意,避免了正面回答对方问题,而又不至于冷场,又回击了对方

师:这位记者表面上是在问资金的多少,实际上是在讥笑我们新中国的贫穷,周总理的回答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巧妙地回应了对方,又有没有泄露国家机密,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周恩来那敏捷的思维、独具的匠心和出色的口才

还有几件事可以看出周总理的机敏和对祖国尊严的维护在一个外交场合,一个美国人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但这个美国人刚握完手,就掏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周恩来看后则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在另一次外交事务中,有一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周总理敏捷机智而又不失大国总理风度的做法让人感到敬佩,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唐雎的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说话艺术,课后我们再好好体会体会最后让我们用李白的两句诗来结束今天的课

(点击课件,显示: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李白) 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