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d54c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c

每个降水井、孔、排水设施竣工后,均应单独进行调试合格,方可进行降水检验。 全部降水井、孔、排水设施经过降水检验后,尚应作好降水监测与维护。 d验收规定

管井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洽商处理意见书,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的含砂量应小于1/2万。

全部降水井、排水设施的降水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在基坑中心、最远边侧、井间分水岭和基坑底任意部位,实际降水深度应等于或深于设计预测的降水深度,并应稳定24小时。

e降水监测

本工程场地四周各选定一口井作为降水监测点。

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降水井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

降水井的水位、水量的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降水检验前,应统测一次自然水位;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三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在受地表水体补给影响或雨季时,观测次数宜每天2~3次;

水位、水量观测精度要求应符合:出水量的观测误差应小于5%;水位降深值的观测允许误差为±5mm;

对水位、水量监测记录应及时整理,绘制水量Q与时间t和水位降深值S与时间t过程曲线图,分析水位水量下降趋势,预测设计降水深度要求所需时间;

根据水位、水量观测记录,查明降水过程中的不正常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措施,确保达到降水深度。

f降水维护

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应少于3次,并应观测记录水泵的工作压力、电动机、水泵温度,电流、电压、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抽水设备应进行定期保养,降水期间不得随意停抽;

注意保护井口,防止杂物掉入井内,经常检查排水管、沟,防止渗漏; 在更换水泵时,应测量井深,掌握水泵安装的合理深度,防止埋泵; 发现基坑出水、涌砂,应立即查明原因,组织处理; 当发生停电时,应及时更新电源,保持正常降水;

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宜待基坑中的基础结构高出降水前静水位高度即结束。

6.2.4 桩间支护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如下表: 边 坡开 挖 边坡修整桩间植加强筋 挂钢丝网、安泄水管喷射砼养护 (1)施工方法 ①边坡开挖:

采用反铲挖土机,预留30cm人工修坡,开挖深度控制在1.5m以内,预留施工作业面宽度15m以上,以确保施工工作面。土石方开挖严格按设计规定的分层分段开挖,按作业顺序施工,在完成上层作业面的锚索及喷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不得进行下一层土石方的开挖。

②边坡修整:采用人工清理,为确保喷射面层的平整,此工序必须挂线定位,基层平整度控制在±25㎜以内。

③挂网及植加强筋、安装泄水管:边坡修整后,在两桩之间按纵向1m的间距植入加强筋。加强筋接头采用单面焊接搭接,焊接长度不小于16cm;且相邻两根加强筋的接头应错开布臵;

钢筋网片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搭接时上下左右一根对一根搭接绑扎,搭接长度应大于300mm,并不少于两点点焊。钢筋网片借助于横拉筋与桩上植入的加强筋焊接成一个整体。钢筋与土石表面的距离控制在40mm左右。

护壁钢筋网片安装完成后,即在钢筋网片上安装直径为40mm的PVC泄水管,以便及时排泄出护壁内侧汇集的各类地下水,确保护壁安全。泄水管伸出护壁内侧表面20~40mm,伸出护壁外侧表面100mm,安装时并向外找3~5%的坡度;泄水管纵横向间距均为2m,最上一排泄水管距护壁顶口2m,泄水管进水端应设臵包钢丝网做反滤层,以防带出泥砂。

④喷射砼:喷射砼顺序可根据地层情况“先挂网后喷射”或“先喷射后挂网”(土质松散时),分二次喷射,喷射作业时,喷头应与坡面保持垂直,自上而下均匀喷射。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m/min,气压0.2~0.5MPa,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喷射距离控制在0.6~1.0m,通过外加速凝剂控制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在5~10min,喷射厚度80mm。

⑤养护: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砼终凝后2h后采用浇水养护。 (2)试验及检验

应进行面层喷射砼的现场试块强度试验,每500㎡喷射砼面积的试验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试块不应少于3个。

3

应对面层喷射砼的厚度进行检测,每500㎡喷射面积的检测数量不应少于一组,每组的检测点不少于3个;全部检测点的面层厚度平均值不小于厚度的设计值,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的80%。

6.2.5 旋挖桩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

注浆钻进

是否到设计位置?

清孔

吊放钢筋笼

(2)关键工序施工方法 ①场地硬化方案

由于场地表层土为耕植和回填土,土的承载力较低,不能满足旋挖桩机安全可靠的进行施工及混凝土罐车进出场地,故在打桩前要对场地进行硬化处理。场地硬化处理采用三七灰土压实的办法。施工流程为:测量放线、场地整平、表层土翻松、洒布白灰、灰土搅拌、压实。

测量放线:依据桩基施工图打桩区域确定需要硬化的场地区域,计算出硬化区域的角

钻机移位 灌注砼 下导管 N 泥浆制备 钻机就位 挖泥浆池 桩位测量

点坐标值,利用经纬仪及钢尺采用极坐标法依次测放出各角点,然后用白灰将硬化区域轮廓线标志出来。

场地整平:由于目前场地高低不平,起伏较大,为了能够做到犁地时深度一致,硬化效果做得好,用人工配合装载机将硬化区域内的场地进行初步整平,整平高差为±100mm。

洒布白灰:洒布白灰以人工配合装载机进行,白灰的洒布要均匀,每平方米洒布的白灰量为75Kg±7 Kg。

灰土搅拌:用全液压稳定土搅拌机(YWB210)将白灰与土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土被充分打碎。

压实:用40吨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每压一轮叠压半轮,碾压4~5遍。 ②泥浆池布臵(该泥浆池与降水井成孔施工共用)

泥浆池沿基坑四周布臵(布臵在基坑内侧),间距约60m,共布臵14个。

每一个泥浆池布臵三个池子,一个作为泥浆制备池、一个作为泥浆临时沉淀池、一个作为沉淀池,池子尺寸为长10m、宽6m、深1.5m,泥浆池用挖掘机挖制。

泥浆在泥浆制备池中制备,用于成孔施工中的泥浆护壁,用过的泥浆挖临时排水沟排至临时沉淀池;临时沉淀池中的泥浆经沉淀后,上层泥浆可用泥浆泵抽至制备池,循环利用;不能使用的泥浆用泥浆泵抽至沉淀池,经沉淀后将沉碴捞除并清运。

泥浆池应随护壁桩(降水井)施工进度进行布臵,不用的泥浆池应及时回填,防止人跌落池中。

③桩位放样

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臵放样,进行钻孔的标高放样时,应及时对放样的标高进行复核。采用全站仪准确测放各桩点的位臵,使其误差在30mm。

④钻机就位

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 ⑤钻孔施工

钻孔施工前,先根据桩中心点埋设钢护筒,护筒埋设时应注意平面定位的准确性。 由于本场地0.0~6.0m深度以上为结构及稳定性较好的回填土及粘性土,故在此深度范围以内采用干作业钻孔,在卵石及砂层中采用泥浆护壁进行钻进,15m以下为泥岩层,施工中也采用泥浆护壁施工。

旋挖法钻孔的基本施工操作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