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隔栅、进水泵房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粗隔栅、进水泵房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fc75fd71fe910ef02df811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某某污水处理厂厂址位于某某工业园区。厂址位于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总规模

为8.0万m3/d,其中一期规模为4.0万m3/d。

一级处理构筑物包括: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沉砂池等。粗格栅、进水泵房构建筑物土建按8.0万m3/d设计,设备按4.0万m3/d安装,细格栅、沉砂池按4.0万m3/d施工。

二级处理构筑物包括:生化池、二沉池等。生化池、二沉池土建及设备均按4.0万m3/d实施。

尾水处理构筑物为紫外线消毒渠,紫外线消毒渠按8.0万m3/d实施一座。 污泥处理构筑物: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脱水车间等,污泥浓缩池土建及设备均按4.0万m3/d实施。污泥浓缩脱水车间土建按8.0万m3/d实施,设备按4.0万m3/d安装。

辅助生产构筑物为:综合楼、仪表间、机修间及仓库、传达室等。

其中,粗格栅土建按照远期8.0万m3/d一次建成,设备按4.0万m3/d安装。平面尺寸为11.20m*4.20m,采用钢丝牵引绳式机械格栅两台,每台格栅宽1.80m,栅条间隙为25mm,格栅前水深1.20m,格栅预留远期安装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的条件。

进水泵房土建按照远期8.0万m3/d一次建成,泵房平面尺寸为15.40m*6.60m,地下深度9.60m,设备按近期4.0万m3/d安装。

泵房内设5台泵位,一期工程安装3台水泵,其中2台水泵设计参数为:Q=800m3/h,H=16.0m, N=55KW。另1台水泵设计参数为:Q=1300m3/h,H=16.0m, N=90KW。

粗格栅、进水泵房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矩形筒壁结构,埋深9.6米。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设备等情况,本工程采用沉井施工工艺,下沉泵站结构体。

本专项施工方案主要针对粗格栅、进水泵房结构下沉施工进行阐述。

第二节、工程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情况及施工方案选择

1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2.1 场地地形地物情况

粗格栅、进水泵房北侧位为现状施工便道南侧,北侧为现状鱼塘。南侧为拟施工的配电中心及生化池,西侧为进水仪表间,最小距离13.5米。因此,粗隔栅、进水泵房需南侧配电中心,生化池,西侧进水仪表间基坑开挖之前施工,否则,与周边工作相互干扰较大。

2.2 场地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2.2.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现场勘探情况,由上到下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细砂。 2.2.2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本场地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场地下覆中上部以粘性土为主,中下部以砂质土为主。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含水量较少,且城透水性弱;场地周边有河涌,加之地势较低,地表水容易对地下水提供补给。对污水处理工程建、构筑物的深基坑开挖,地下水易与地表水连通便以蒸发径流方式排泄。因此,在该工程的施工及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做好基坑支护;做好挡水、排水工作。防止坍塌,确保工程量及人身安全。

2.3 粗格栅、进水泵房结构设计概况

粗格栅、进水泵房地下部分钢筋混凝土矩形筒壁结构,外墙壁厚700,内隔墙厚500~600(纵向,与长边垂直方向)。于标高-9.60m处为850厚钢筋混凝土底板。标高-0.300m为300厚顶板,其上为一层框架结构。

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中,垫层为C10;底板、墙壁为C30;混凝土抗渗等级位S8。结构主筋,包括墙体、顶底板、梁等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为:池壁40,梁柱40,底板40,顶板下层35、上层25;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为:直径≤25的钢筋为32d,直径>25的钢筋为35d,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沉井后浇带分界线设在顶板下,即标高-0.300m处。对后浇带及施工缝,拟采用钢板止水带。

2.4 沉井施工难点及方案选择

2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2.4.1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沉井所处深度,在沉井深度范围内均是②-1淤泥层,现地坪标高为-0.300m,场地平整后标高为-2.3m。②-1淤泥层土质极差,处流塑状态,承载力低。故需先对地基进行处理,才能施工沉井。

2.4.2 合同约定的工期紧,在开工(2013年10月份)后10个月内,构筑物施工均需结束。因工程前期报建报监等原因,隐蔽工程不能开展,工期已耽误近一个多月(至今日);又因场地土质差,如不先施工沉井,那么,沉井施工时,很难避免其施工对临近构筑物施工产生不利之影响。

2.4.3 分节制作,分节下沉:出土方便,采用长臂挖掘机就行,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难以保证分节制作的结构耐久性质量及结构垂直性偏差等,因分节制作时,难以保证沉井不发生非均匀沉降,在混凝土未达强度之前就拉裂或结构倾斜。

2.4.4 分节制作,一次下沉:先进行地基处理,再施工沉井结构,后下沉施工,可保证结构本身的质量,如发现沉降异常现象,地表处理也容易。但一个难点是出土不易;需可以采用水利机械吸泥出土,不排水下沉,但对高压水抢喷射破坏土体,各部位的处理深度难以控制,易造成结构倾斜,而发生这种情况时,纠偏不易,同时泥浆处理也是问题,现场北侧和西侧有空地,但当地村民还有养殖塘及种植地存在,解决泥浆处理问题还有难度。

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单位人员机械配置情况,施工单位采取分节制作,分节下沉的施工方案。根据施工难点及可能出现问题,亦进行了探讨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2.5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5.1 设计图纸; 2.5.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5.3 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与地方规程; 2.5.4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5.5我司同地区类似深基坑的施工经验。 2.5.6相关安全施工规范。

2.6施工技术标准

3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l5-60-2008) 7、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2007)

8、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GB50300-2001) 9、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10-2001) 10、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l8-2003) 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 1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7、国标GB/T19000族标准

18、其他由甲方或监理工程师指定参考的工程规范和技术说明规则、标准。第三节、施工部署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