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隔栅、进水泵房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粗隔栅、进水泵房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8fc75fd71fe910ef02df811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浆之前,坑处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5.1.7.7 模板拆除后,派专人浇水养护,浇水间隔1次/2h。

5.1.7.8 在沉井下沉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各节沉井均需100%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

下沉施工。

5.1.7.9 在浇筑下一节墙体混凝土之前,先浇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去

石子砂浆,以保证接缝处混凝土密实。

5.1.7.10 沉井下沉前,所有预留洞口均用实心砖砌筑堵死。 5.1.8 沉井下沉施工

当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开始下沉施工。下沉前,沉井外基坑必须先回填土或砂土,夯实,与地面平或略高于地面,以确保沉井下沉之稳定性。第二节,第三节沉井如例实施。

采用长臂挖掘机取土,需按先中间,后四周顺序施工,井内挖土的高差控制在1.0米以内。开挖时,应勤测量,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停止取土,待方案确定并实施后继续进行。 5.1.9 沉井下沉验算

沉井下沉前,应对其在自重条件下能否下沉进行必要的验算。沉井下沉时,必须克服井壁与土间的摩阻力和地层对刃脚的反力,其比值称为下沉系数K,一般应不小于1.15~1.25。井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计算,通常的方法是:假定摩阻力随土深而加大,并且在5m深时达到最大值,5m以下时保持常值。 沉井下沉系数的验算公式为:K=(Q-B)/(T+R);

式中:K——下沉安全系数,一般应大于1.15~1.25; Q——沉井自重及附加荷载(kN);

B——被井壁排出的水量(kN),如采取排水下沉法时,B=0; T——沉井与土间的摩阻力(kN),T=L(H-2.5)?f; L——沉井周长(m); H——沉井高(m);

f——井壁与土间的摩阻系数(KPa),由地质资料提供;

R——刃脚反力(kN),如将刃脚底部及斜面的土方挖空, 则R=0;

13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本工程沉井的验算的条件为:

沉井周长:69.8m;刃脚底面积(69.8*0.30=)20.94m2;

进水泵井结构全高10. 0m,需下沉部分为7.3m。分三节制作、三次下沉,其中第一节高度1.8m,第二节高度2.50m,第二节高度3.00m; 第一节沉井自重为2241kN;

第一节及第二节沉井总重为5353.3kN; 第一、二节及第三节沉井总重为9088.2kN。

井壁摩阻系数为:查表得层土为8KPa,; 5m以上均为10KPa; 刃脚阻力取60KPa。

第一节沉井下沉系数验算:

K1 = 2241/[69.8*1.8×10+20.94×60]= 1.62; 第一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第一、二节沉井下沉系数验算(不考虑刃脚反力): K2 = 5353.3/[69.8×(1.8+2.5)×10 ]=1.78;

第一、二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第一、二、三节沉井下沉系数验算(不考虑刃脚反力): K3 = 9088.2/[69.8×(1.8+2.5+3)×10 ]=1.78;

第一、二、三节沉井的下沉系数满足顺利下沉验算要求。

5.1.10 沉井封底与底板浇筑

当沉井下沉至距设计底标高30cm时,应停止井内挖土,使其靠自重下沉至或接近设计底标高,再经过2~3天的下沉稳定,即可进行沉井封底。

沉井封底采用排水法施工封底(干封底)。

封底前应整理好锅底和清除浮泥,对新老砼接触面应凿毛清洗,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并设置至少一个集水井,其深度和大小要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封底前按照设计规定,一般先用大块石先将刃脚下垫实,整修锅底后填筑400-600厚块石混凝土垫层。此工作均须沉井壁四周向中央进行。素混凝土封底一次浇筑、分格、逐段、对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素混凝土封底的同时集水井不得填埋,排水工作继续进行,以保证混凝土

14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在终凝前不渗水。素混凝土封底表面应平整,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以上时才允许在上面绑扎底板钢筋,钢筋绑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底板混凝土。 当底板钢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抽水,封填集水井,封填前应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实。 5.1.11 沉井纠偏

沉井纠偏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容许值的1/4时便要纠偏,沉井下沉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纠。沉井初沉阶段应根据“沉多则少挖”,“沉少则多挖”的原则在开挖中纠偏。刃脚下挖土要逐步扩大,不能一次过量掏挖。不要通过大量挖土来纠偏。

当沉井下沉时,在每次下沉终了前要严格控制偏斜。终沉阶段须加强监控,缓中求稳,严格控制超沉。

沉井下沉时应注意观测,刃脚标高每班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2~3班测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初沉阶段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应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待8小时内沉井自沉累计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此时井体的标高位移和倾斜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须检验合格。 5.1.12 防止偏斜方法

5.1.12.1刃脚砼垫层均匀、拆除垫层掌握分区、对称、同步的原则。 5.1.12.2 下沉过程中,注意采取正确的挖土方法。

5.1.12.3 井壁预留孔洞应封闭,内填充实以均衡各段重量。 5.1.12.4 井外卸土、堆重,井上施工荷载,务使均匀、对称。 5.1.13 突沉防治方法

5.1.13.1鉴于本沉井井外土质较差,可增设底梁以提高正面支承力,需挖土时,在刃

脚部位宜保留约50cm宽的土堤,控制均匀削土,使深井挤土缓慢下沉。 5.1.13.2严格控制挖土深度,不使挖土超过刃脚使刃脚被掏空,特别是刚开始下沉时,

要注意先观测沉降,少挖土。

5.1.13.3控制排水高差的深度,减少动水压力,不使产生隆起现象。 5.1.13.4 在沉井外壁空隙填充级配碎石增加摩阻力,随沉随灌。

5.1.13.5 为防止突然急剧下沉和意外事故发生,沉井下沉采用不排水下沉施工。

15

[键入文字]

粗格栅、进水泵房土建沉井施工专项方案

5.1.13.6 当沉井下沉突遇流砂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不排水挖土下沉,保持沉井内、外水压力平衡状况下穿过流砂层: 2)对流砂采取压密注浆措施,凝结流砂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然后再挖土下沉。

5.2 沉井测量监控方法

5.2.1 设置控制桩:四边均设两个控制点,此两控制点远离沉井边不少于20米,且

平行沉井边,以利于沉井偏斜观测。

5.2.2 沉井两长边均弹竖向线(垂直线),6道地梁两侧处均弹,其作用:一是用于偏

斜观测,二是便于挖掘机司机判断地梁位置,取土时不碰撞地梁。

5.2.3 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经纬仪和水

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

5.2.4沉井下沉控制:在井壁外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

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

5.2.5 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

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

5.2.6 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如实记录,并制表发送

给有关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质量部、技术负责人。测量时如发现沉井有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转等情况,应立即通知技术质量部及技术负责人,以便指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