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我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我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0d1fed856a561252d36f2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我见

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只有清楚地知道了什么事全面小康社会我们才能明确自己的任务而后采取积极的措施。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主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五个方面的新要求,表明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经济目标,更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更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目标。这也就对我们的民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我们当代青年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难点——农村

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是共同富裕,而不是过去讲的先富带动后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不在沿海、不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民族地区,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它不仅仅是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还必须有效地分配这个蛋糕,要带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走向富裕,要让他们分享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成果,这才是我们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是一个农农业大国,我国70%的人人口在农村,只有大多数的农民富裕了,才能说中国真正富起来了。因此,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将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从目前城乡关系的现状来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

1、农民的收入问题

农民收入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要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现有8亿农民,农村劳动力有5亿多,而农业能够容纳的劳动力总数大概在2亿左右,扣除现已转移到城镇和乡镇企业的1. 5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农村还有约1. 5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1

要求20年后将农村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降到30%,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保持农村的长期稳定和安全。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方式之二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减轻问题不在于简单的减负,而是必须进行农村财税体制改革,要一劳永逸地减轻农民负担,避免农民负担反弹。

2、农村的基础设施问题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能力,并最终有利于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特点,可以拉动内需。而且,这类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劳动密集,以使用农村廉价劳动力为主,能为农村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农村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也是农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城市文明向农村文明扩散的一个桥梁,有助于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但长期以来,国家财政没有承担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而是号召农民的事情农民办,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长期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制约着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3、农村的教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问题

教育能够提高人口的劳动技能和基本素质,是农民获得就业机会和提高收人水平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也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要实现这一目标,现阶段首要的任务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只有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达到了小康水平的要求,才能为全国基本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消除文盲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我国对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的公共投资一直严重不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地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依靠人民办教育”的路子,并建立起了与之相应的“以乡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农民。但近年来由于教育费用的增加,很多农村适龄青少年被迫缀学,影响了农村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4、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问题

国家要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格局,彻底转变重城轻乡、重城轻农的发展思路,多从农民和农村的利益出发,研究制定各项发展政策。当前条件下,城乡统筹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要对城乡

2

经济结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向城市集中;二要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和人口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三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社区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四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尽快改变向城市倾斜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

二、政府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1、国家应该保证农村的九年教育经费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农村的公共产品,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育和初中阶段的教育,属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其教育经费及教师的工资等应该由国家财政负担,而不能再由县乡村财政负担,保证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能真正落到实处。在目前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政策的办法,即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经费由本省财政解决,广大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国家财政也应该能够负担得起这部分教育开支。因为目前农村的这部分开支所需的经费也只有200-300亿元人民币,占国家财政开支的比例也不是很大。

2、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减轻农村税斌,鼓励农村民间投资,刺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这首先要打破农村经营性项目投资和经营的部门垄断,鼓励民间投资,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让农民分享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化的好处。其次,要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加强国家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

3、国家财政和政策性金融要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可以采取财政投入、补贴、贴息等形式,对包括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科技开发推广、生态环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节水灌溉、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网改造、通信、广播电视、农村市场设施等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为农村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

4、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把原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向农村延伸,使其惠及到所有的国民,而不是仅仅是城市居民;与此同时,要解决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使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解决。

三、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如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

3

对于还在学校学习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知识,在学校里培养一定的能力,掌握好必备的技能,为以后走出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我们应该了解社会时事,高度关注党中央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并且积极响应。最后,尽自己的一份薄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虽然我们还是学生,没有太大的能力,但我们也可以做一些事,比如积极宣传环保并以身作则,在学校参加或组织一些开拓创新的活动等。

我记得我的一个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他说:“法律只是要求我们不去做坏事,但是道德却是要求我们去做好事”。我现在也想以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话题,“建设小康社会只是要求我们努力地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却要求我们努力地填饱国家的的‘肚子’”。虽然不是很经典但是却也表达出了我今天要表达的主题。对于我们青年来说那就是至少要做到“ 扫清一屋,方能扫天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