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与文化(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南京历史与文化(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1b541c964bcf84b9d57b5e

东晋时期在建康活动的书法家、画家和雕塑家也为数不少。当时的书法家以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为代表。

(4)音乐

六朝的艺术非常繁荣,“二王”书法和顾恺之绘画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音乐方面也是人才辈出。

六朝音乐有突出成就的是“三绝”。《建康实录》引《三十国春秋》说:“桓伊好挽歌,羊昙善唱乐,袁山松能《行路》,时人以为‘三绝’。”

13

五、六朝故都(下)

佛教雕塑和陵墓石刻雕塑,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到中古时期的两大基本组成部分。六朝时期,在陵墓神道石刻、佛教造像等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其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在中国雕塑艺术发展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不容轻视。

(一)六朝建康地区的佛教与寺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印度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之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佛教在印度的创立及东传

前6世纪,迦毗罗王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前565~486年)创立佛教,他被后人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部落的修行者”,而佛即是彻底觉悟的人。

佛教主张通过修行来灭欲,从而摆脱人生的苦难。佛教打破了婆罗门教的精神等级制度,各个阶层的人们在佛面前是平等的,各种人不同的苦难也融入佛的苦海之中。

最早记载佛教传入中国的典籍是《三国志》。东汉明帝刘庄(28~75年,58~75年在位)便是最早崇信佛教者之一。

东汉国都洛阳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繁荣城市。永平十一年(68年),汉明帝敕令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的邙山南麓,按照佛教传统样式修建了中国第一座僧院——白马寺。

(2)建康地区的寺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于晚唐诗人杜牧的绝句《江南春》,可见南朝建康佛寺鼎盛时期的概况。

◎建初寺

佛教大约在东汉末年传入江南,使佛教在六朝建康地区广泛流行于世的是天竺高僧康僧会。247年,康僧会自南海经过广州北上来到建业,吴大帝在建业都城为其建造了江南地区最早的一座佛寺——建初寺。

◎道场寺

位于建康南郊的道场寺(又名斗场寺,约在今雨花门外),是东晋和南朝刘宋之际的佛经翻译中心。因为翻译佛经是传播佛教的重要手段,所以建康的译经事业进一步兴盛起来。 在建康从事佛经翻译和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代表人物,以东晋和刘宋时期的我国高僧法显、宝云等人的贡献最大。法显在道场寺写成了他的旅行记《法显传》(也称《佛国记》),和《大唐西域记》被称为中古时期我国最杰出的两部国外旅行记。

◎瓦官寺

瓦官寺位于今南京城西南角的花露岗上。此处原来是东晋政府官营的陶器作坊,称为“瓦官”,所以就用来作为寺名。瓦官寺是当时保存艺术珍品最丰富的一座佛寺。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住所就在瓦官寺附近,后人称为“顾楼街”。在瓦官寺的东面,还有一处南朝名胜叫做“凤凰台”。

◎安乐寺

安乐寺位于内秦淮河边的乌衣巷附近。与顾恺之同为“六朝三杰”之一的张僧繇是一位善于画人物,特别是画佛像的名画家。

他在建康的许多佛寺里都创作过壁画,他除了在瓦官寺画壁画外,据史书记载,还在安乐寺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画龙点睛”的故事。

14

◎同泰寺

同泰寺(今鸡鸣寺前身)建于527年,规模最大,寺的南门正对着宫城的北门。寺里共有6座大殿,10余座小殿和佛堂,还有7层的大佛阁和9层的宝塔,供奉着非常壮丽的十方金像和十方银像等。

◎开善寺

开善寺创建于515年,是为了纪念当时的高僧宝志而设立的。现存“三绝碑”为乾隆时期的仿刻品。

◎栖霞寺

摄山的南朝佛寺见于记载的主要有栖霞寺(建于483年,明僧绍舍宅为栖霞精舍)、庆云寺和止观寺等。

栖霞寺以“千佛岩”而闻名,千佛岩位于今栖霞寺后的千佛岭上。明僧绍的儿子明仲璋和南朝的王公贵族相继在今栖霞寺后山的石壁上开凿佛像而形成。

(二)南朝陵墓石刻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形体硕大,气势恢宏,雕琢精致洗练,造型夸张,变形适度,自然而生动,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摆脱了婉约、细腻、秀美风格的约束,代表了六朝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可与北方佛教石刻相媲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与北方佛教石刻遥相辉映,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共同谱写了辉煌的新篇章。

(1)陵墓石刻的布局

南方陵墓神道石刻在南朝时期(420~589)才正式出现。在南京东郊以及镇江的丹徒、丹阳、句容等地,有陵墓共32处,其中分布在南京地区的有19处(其中帝陵3处,王侯墓有9处,不可考的有7处)。

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神道石刻一般为3种6件,排列次序为石兽(镇墓神兽)1对、石柱(神道石柱)1对、石碑(神道石碑)1对。

从形式上来看,表现为一种布局的对称美、组合的和谐美。每种石刻在神道两侧均成对排列,相互呼应。

(2)石兽

南朝陵墓神道石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都是当时人们根据想象创造出来的神兽。在南朝陵墓石刻中,天禄和麒麟只见于帝陵,辟邪则专门用于诸侯王墓,等级严明。

关于这些石兽的名称,现在一般的观点是,南朝帝陵前双角的称为天禄,独角的称为麒麟,王侯墓前无角的称为辟邪。

宋武帝刘裕的初宁陵位于今南京市东郊的麒麟门。南京光华门外上方桥附近的陈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和栖霞山甘家巷南狮子冲的陈文帝陈蒨的永宁陵的前面各有石麒麟一对。

南京地区现存的南朝石辟邪,以萧景墓前和萧宏墓前的最为生动。 (3)石柱

神道石柱分为柱头、柱身和柱础三个部分。柱头圆盖饰覆瓣莲花纹,圆盖之上仁立着一只昂首挺胸的小辟邪;柱身饰20至28道直线凹棱纹,上部有长方形柱额,柱额上刻有神道文,其上端附有长方形石额一块,刻写着墓主人的官衔和姓氏,通常是左柱刻正书,右柱刻反书,或左柱刻顺读文,右柱刻逆读文;柱础上则蟠曲着一对头部相向、口衔宝珠的螭龙。全柱的造型匀称,比例协调,使人有秀丽挺拔和端庄凝重的感觉。

南京地区最完整的南朝神道石柱,是尧化门外十月村萧景墓前的一件。 (4)石碑

神道石碑分为碑首、碑身、碑座3部分,一般高有5米多,重达10吨左右。碑首作圆

15

形,碑脊两边各饰相互交缠的双龙,碑首中间有一碑额,上刻文字,碑额下方有一穿孔;碑身正面镌有长篇碑文,背面刻有立碑者姓氏,文字四周饰有卷草纹之类的图案,有的碑身侧面刻有神兽、朱雀、白虎之类的图案;碑座都做成昂首的巨龟形状,称为“龟趺”。

碑首、碑身、碑座三者组合在一起,给人高耸挺拔、庄严肃穆之感。

南朝陵墓之前的石刻群,堪称为我国中古时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1988年,南朝陵墓石刻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