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22af39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1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化学用语

1. 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 A

解析 氧化铁的颜色为红棕色,不是青色,A错误;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B、C、D正确。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 D

解析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B正确;蜡烛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错误。

3. 宋代《开宝本草》记载,“(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该制取KNO3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馏 C.重结晶 D.升华 答案 C

解析 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大,冬天温度低时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将得到的晶体再溶解于水中,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得到高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

再降温,KNO3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这种制取KNO3方法就是重结晶法,故合理选项是C。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的电子式:··O ··C ··O ·

·

···

····

····

·

B.S2-的结构示意图:C.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14 6C 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答案 C

··

CH3CHCH3

解析 二氧化碳的电子式:··O

··

··

··

C··

··

··

··

2-

O ,故A错误;S的结构示意图:··

,故B错误;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量数为14,原子表示为:14 6C,故C

正确;聚丙烯的结构简式:,故D错误。

5. 下列有关物质组成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纤维素、聚氯乙烯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涤纶、白纸、手机贴膜的主要成分都是合成纤维 C.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和无氧酸可能都是强电解质 D.硫酸铵、磷酸氢钙、碳酸氢锂都是酸式盐 答案 C

解析 淀粉、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白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合成纤维,B错误;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和无氧酸可能都是强电解质,如HClO4和HCl,C正确;硫酸铵属于正盐,D错误。

6. 以下是从中国古代著作中摘取出来涉及化学叙述的解说,其中错误的是( )

A.“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是应用了焰色反应区分硝石与朴硝(Na2SO4)

D.“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Na2CO3 答案 D

解析 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石油可燃,“洧水”指石油,A正确;“曾青涂铁,铁赤如铜”指铁与可溶性铜盐作用置换出铜,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正确;硝石(KNO3)与朴硝(Na2SO4)灼烧时,分别呈现K、Na的焰色反应,可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和朴硝,C正确;“烧薪柴之灰”为草木灰,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K2CO3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故文中碱是K2CO3,D错误。

7. 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泰国银饰和土耳其彩瓷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色产品,其主要成分均为金属材料

B.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烯薄片能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C.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高性能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国产大客机大规模使用先进的材料铝锂合金,该合金密度小,强度高 答案 D

解析 泰国银饰属于金属材料,土耳其彩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A错误;石墨烯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B错误;中国天眼FAST用到的碳化硅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C错误;铝、锂的密度较小,且其合金的强度较大,而客机的材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的特点,所以D正确。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作H2S的脱除剂 B.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铝单质 C.浓硝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钝化铁、铝 D.二氧化硅的熔点高,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答案 A

解析 Fe3+具有强氧化性,H2S具有还原性,Fe3+能把-2价S氧化,因此FeCl3

可用作H2S的脱除剂,故A正确;氧化铝具有两性,与工业冶炼铝单质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浓硝酸钝化铁、铝,利用浓硝酸的强氧化性,不是酸性,故C

错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利用光的全反射,与SiO2的熔点高无因果关系,故D错误。

9. 食盐在不同分散剂中形成不同分散系。 分散系1:食盐分散在水中形成无色透明溶液 分散系2:食盐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无色透明胶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散系1中只有两种离子 B.分散系2为电解质

C.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两个分散系 D.两个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相同 答案 C

解析 分散系1为食盐水,其中除了钠离子、氯离子这两种离子外,还存在微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A错误;分散系2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由于分散系2为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分散系1为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可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故C正确;分散系2中胶粒的直径介于1 nm至100 nm之间,而分散系1中微粒直径小于1 nm,两者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故D错误。

10. 有关下列诗句或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都包含化学变化 B.“蜡炬成灰泪始干”肯定包含化学变化 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D.“落汤螃蟹着红袍”不包含化学变化 答案 B

解析 水乳交融没有新物质产生,只包含物理变化,而火上浇油包含油的燃烧,包含化学变化,故A错误;蜡炬成灰泪始干包括两个过程,蜡烛受热熔化变为蜡油,这一过程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油受热变为蜡蒸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B正确;石头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造成水滴石穿的现象,包含化学变化,故C错误;螃蟹煮熟时,颜色变红是因有新物质产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