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县地名志—下村公社概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新余县地名志—下村公社概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2d9037ee06eff9aef807e9

四年,自闽信洲潭源浦迁此。以村旁小池而得名。

门 头 别名大塘。位于岭下老屋北偏西0.6公里小丘下,北面靠山。58户,300人。〔陈氏族谱〕进掬于清康熙三十七年,由闽信洲潭源浦徙居喻邑西北千秋岭之门头。此处有大小两塘,该村傍 大塘,故名大塘。因座落老居门前,又名对门。

下 屋 别名新塘。位于岭下老屋北面0.8公里山地下,59户,351人。〔陈氏族谱〕清康熙三十七年,斌道自闽信洲潭源浦迁此。村建于山脚下,故名。 詹 家 位于岭下老屋东北0.5公里田畈中央,10户,63人。〔陈氏族谱〕履贞于清康熙九年,由闽徙居于此。〔白埠詹氏族谱〕清康熙九年,由闽泉洲安溪迁此。詹之祖 屯垦白埠。陈之祖屯垦千秋岭。

茶山口 紧靠岭下老屋西南0.3公里山坡上。11户,77人。〔陈氏族谱〕尚春于清康熙三十四年,自闽信洲潭源浦迁此。村处茶林山坑口,故名。

新 村 位于岭下老屋南偏东0.4公里田畈中央,上新公路西侧。24户,131人。〔陈氏族谱〕清雍正年间,仕公自岭下老屋分居于此。原名山仔上,以村建于山坡上得名。1967年,移居旧址东南2公里处重新建村,故名。

〔造里大队〕 位于下简坊西偏北2.5公里山坑里。四周大片丘陵荒地,东北为山谷平原,公路、小溪并列通过,西与观巢公社接壤。辖6个生产队,3个自然村。134户,653人。耕地1036亩。解放产前后属江东区下村乡。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1961年属下村公社造里大队。1969年为下村大队。1979年分开为造里大队。

造 里 大队驻地。座落山坑里,四周一大片荒山丘陵。西靠观巢公社。101户,477人。〔黄氏族谱〕弘海于宋景定年间,从鹄山迁此。后有林、陈、廖、张、沈、范、高、彭、吴、傅等姓陆续迁入。原名槽溪,因山夹小溪、形似渡槽,故名。因“槽溪”与“造里”近似谐音,演变为造里。 后 坊 位于造里东北1公里山坡下。东北有公路和小溪环绕。11户,50人。〔卢氏族谱〕明正德年间,由城北能瑞门茶陵莹分居于此。原名后塘。以村后有塘而得名。后因谐音改称后坊。 何 家 位于造里东面1公里山脚下小溪旁,东北有公路通往县城。22户,126人。〔穑诞何氏族谱〕云章次子如砥于元至正年间,自白沙桥迁此。

〔罗家边大队〕 位于下简坊西南1公里山坡下。西部大片荒山丘陵,与观巢公社交界,东北边缘为山谷平地,小溪和公路并行通过。全境属丘陵地。辖8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197户,1065人。耕地1412亩。解放前后属江东区下村乡。1956年成立前进高级社。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前进大队。1961年划归下村公社罗家边大队。1969年由罗家边、造里、下村三个大队合为下村大队。1978年复为三个大队。

罗家边 别名鲤江边。大队驻地。座落山坑里,东面有上新铁路、上新公路和小溪。24户,142人。〔黄花田李氏族谱〕明万历年间,端二从信丰县徙马洪之石门。居住半载再迁鲤江边。以村旁小江似鲤鱼而得名。后因村领导罗家的旁边,更为罗家边。

赖 家 位于罗家边西北0.8公里山坡下小溪旁。70户,376人。〔赖氏族谱〕十三世君植于清康熙年间,由广东梅洲府镇平县迁此。

月形里 紧靠罗家边北偏西0.3公里山坡下。东邻下村中学。26户,153人。〔彭氏族谱〕兴德于清康熙年间,由赣州城北枫树下迁观巢何家山。清末,由何家山分居。村背小山似月形,故名。 磨形里 位于罗家边西面1.2公里山坑口,四面环山,状若磨形,故名。东西两面各有水库。11户,52人。〔枫树下李氏族谱〕清嘉庆年间,从湖背枫树下分居。

陂 石 位于罗家边东南0.5公里山脚下。东面有小溪、铁路、公路通过。上、下陂石两村共31户,180人。〔李氏族谱〕端二于明万历年间,从赣州信丰县迁马洪石门,不久分居于此。村东有小江,筑石垒陂,故名。

田螺坑 别名泉塘坑。位于罗家边南偏东0.5公里山坑里。东靠狮山。24户,142人。〔彭氏族谱〕清康熙年间,由赣州城北枫树下迁观巢何家山。清末,由何家山分居。村处山坑,地形似田螺,故名。

〔马步堎大队〕 位于下简坊西南4公里山坑里。东部有小溪自北向南流,西部丘陵起伏,与观巢公社接壤。全境属丘陵地。辖9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156户,929人。耕地1351亩。解放前属江东区岭下乡。解放初属江东区南村乡。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马步堎大

队。1961年属何家公社马步堎大队。1968年属下村公社与杭桥大队合为杭桥大队。1980年从杭桥分开为马步堎大队。

马步堎 别名马湖堎。大队驻地。四周丘陵小溪环绕,依山傍水。35户,203人。〔张氏族谱〕清康熙年间,遭兵 。十室九逃,自闽汀州上杭县西坪乡白沙里迁此。后有刘、兰、陈、胡、吴、邱、夏、宋等姓陆续迁入。村周丘陵起伏,山径小路,马到此地只能步行,形容路之难行,故名。 湖 下 别名湖西。位于马步堎西北1.5公里山坑里。村西紧造观巢公社。20户,98人。〔邓氏族谱〕明嘉靖年间,从水北迁桐树邓家。清乾隆年间分居湖下。村西地势低洼,积水如潮,故名湖西,又名湖下。

王家山老屋 位于马步堎北面0.9公里田畈中央,四周丘陵。14户,81人。〔华林胡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水西桐林迁此。以始居王隆命名。此处有两个王家山,以新老区别。

蛇仔坑 位于马步堎北0. 8公里山坑。山坑弯曲似蛇形,故名。15户,89人。〔谢氏族谱〕清康熙年间,由福建龙岩上坪徙居坑口谢家。清道光年间,由谢家分居。

王家山新屋 位于马步堎北面0.8公里田畈中央,16户,103人。〔李氏族谱〕清嘉庆年间,从湖背枫树下迁此。村西北有老屋,该村命为新屋。

高屋里 位于马步堎西偏北1.5公里山脚下。西接观巢公社。6户,34人。邱姓于清末从观巢荆桥分居。1953年又迁马步堎。一度成为废村。1958年修狮子口水库,朱姓迁入。以村址较高而得名。

桂子山 紧靠马步堎西面0.3公里山脚下,以山坑的桂子树而得名。10户,69人。〔汉溪简氏族谱〕递瀼于明洪武初,以援潮州大史,由上塘卜居汉溪(罗坊汉口)。清乾隆末年,由汉口分居。 青 垱 位于马步堎西南1公里山坑口。南靠荒山野岭,与观巢公社交界。20户,117人。〔张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马步堎分居。以山青水秀的山坡而得名。

大仁塘 位于马步堎西南1.5公里山坡下,四周丘陵,西靠观巢公社。20户,136人。〔张氏族谱〕清乾隆年间,永兴由马步堎迁岳家。不久迁马洪水坑。民国年间,由水坑分居。原名杉林塘,以塘畔的杉林而得名。后以大片树林而更名。

〔何家大队〕 位于下简坊南面4公里田畈中央。西有小江环绕,东有上新铁路、上新公路并列穿过,东西两面丘陵起伏,南北形成长带形平地。辖25个生产队,15个自然村。561户,3351人。耕地3059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下村乡,解放初属江东区河下乡。1955年成立何家高级社。1958年转为江东火箭公社何家大队。1961年成立何家公社为何家大队。1966年并入下村公社仍为何家大队。

何 家 别名松林何家。大队驻地。座落田畈中央,上新铁路、上新公路并行通过村东,西北小江环绕。109户,735人。〔松林何氏族谱〕嗣兴自吉州桐江徙渝北铜坑。后迁苦竹塘,两迁山田、吉坑、小塘坑,三迁东分坪,移居临江寨上。昌世于宋政和十五年与兄昌明由寨上分居松林何家。谱记:“此地山环水抱,松林苍苒,有诗曰:不老松林色翠苍,几多仙鹤往栖藏,清风振翼眠能稳,明月伴身梦亦长,奚啻为巢颂阿阁,何殊结窠称梧罔,冲霄有志终千里,直向瑶池舞一场”。何步基出生于此,现年61岁,毕业于杭州大学。1947年到台湾。1963年由台赴美,入美籍。长子在老家,次子获美医学博士。

上 槎 位于何家北偏东2公里山坡上。北靠花矿,东傍龙王寨,上新铁路、上新公路通过村西。57户,300人。〔上槎李氏族谱〕可植、春发兄弟于清康熙年间,由上杭迁渝北高坑、岭里、蛇堎里、隔山、上宅(上槎)等处。原名上寨,以傍龙王寨而得名。“寨”与“槎”谐音,又名上槎。后有吴、杨、何姓迁入。

下 槎 位于何家北面1.5公里的上新铁路和上新公路西侧,介于小江与公路之间。50户,291人。〔王氏族谱〕十七郎于宋隆兴元年,由成化迁福建汀州府长汀县之濯田。清康熙十年,应粦由濯由迁喻南中心坑。乾隆十五年由中心坑迁此。原名下宅,即座落于龙王寨下之村。因谐音,更名下槎。

竹 山 位于何家北偏东1.2公里的龙王寨西南。村西紧造上新铁路、上新公路,东与马洪公社交界。40户,217人。〔胡氏族谱〕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由河下店下徙居水西江口。清初由江口分居。村傍山坡,修竹环抱,故名。

岗 西 位于何家北偏西1.2公里的大江西岸。村西丘陵起伏。55户,357人。〔吴氏族谱〕

清乾隆年间,由下村分居。原名江西,以村建于大江之西而得名。后以村位于龙王寨之西,而更名岗西。

石 井 位于何家北面0.5公里的铁路与大江中间。19户,91人。刘姓从罗坊刘家迁来,已有10代。始居丁姓,早绝。相传:“先有石井丁,后有陂陇罗,三有松林何。丁家丁一千,陂陇罗八百,肖家(肖家坑)三百烟”。夏姓于1956年,修狮子口水库,由夏家迁此。村后有泉井,泉水从石缝冒出,故名。

张 家 位于何家东北1公里山坡下。西靠上新铁路、上新公路,东傍荒山丘陵,与马洪公社接壤。23户,168人。〔张氏族谱〕原杜于清康熙年间,由福建汀州府上杭县西坪白沙里迁沙堤桥张家。乾隆年间由沙堤桥张家迁此。夏姓于1956年修狮子口水库迁此。

邓 家 位于何家西北0.6公里山坡下,大江纵贯其东。54户,322人。〔辋溪邓氏族谱〕宋乾道年间由南昌府海南徙居小青邓家。清初迁珠珊鲁里,再迁于此。后有曾、何、钟、赵姓迁入。 陂 陇 位于何家西偏南0.6公里山脚下,小溪旁。33户,181人。〔罗氏族谱〕清康熙年间从罗坑迁此。〔陈氏族谱〕爱峰于清康熙九年由福建泉州安溪芹山迁此。以田港(陇)中筑有水陂而命名。

排 上 位于何家西南1公里的大江西畔。村西丘陵起伏。9户,54人。夏姓于清宣统年间,从本地夏家迁来。该村与河下并列于山坡下,座落河下之上,故名排上。

榨 下 位于何家南面0.6公里田畈中央,介于铁路与公路中间。24户,141人。〔章氏族谱〕成公于清顺治年间,由县城东门章家迁此。后有吴姓迁入。原系油榨坊,后扩建为村。故名。 施 家 位于何家南面0.8公里山坡下,介于铁路与公路中间。11户,60人。〔施氏族谱〕南宋绍兴六年,伯通由粤东迁县城云津门施家。清初由云津门迁此。

河 下 位于何家西南1.2公里山脚下,大江西岸。小溪密布。52户,314人。〔何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何家分居。该村曾姓较早,明末从分宜县松山迁来。后有彭、华、张、敖、徐、康、李、顾等姓陆续迁入。村东大江南下注入袁河,此江系孔目江支流,名曰龙塘河,村处下游。故名。清中叶发展为农村贸易集圩,如今保存完整的戏台,根据“乐助戏基碑”载:清嘉庆十四年,以乐助基金建台。

坑 里 位于何家南面1公里山坡下,介于铁路与公路中间。20户,102人。〔城西周氏族谱〕宋宝祐年间长卿由吉水泥田迁西门周家。清康熙年间由西门周家迁此。村处山坑而得名。 山 口 别名湖形里。位于何家南面1.3公里的金鸡堎支脉山口,故名。铁路、公路纵贯于西,狮子口水库傍于东。5户,31人。胡姓于清康熙年间从水西堎里迁来。

〔杭桥大队〕 位于下简坊南偏西5公里山坡下。东部小江沿丘陵山脚自南流入袁河,西部大片荒山丘陵,与观巢公社交界,全境属丘陵地。辖15个生产队,10个自然村。337户,2035人。耕地2297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下村乡。解放初属江东区河下乡。1956年成立胜利高级社。1957年划归观巢区何家乡。1958年属江东火箭公社胜利大队。1961年属何家公社何家大队。1968年属下村公社杭桥大队。

杭 桥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下,东靠小江,小江流经处为长带形狭谷平地。94户,594人。〔黄源李氏族谱〕士鲁为宋刺史,由袁州徙居山湾(附近废村)。明洪武丁已,孟恭由山湾迁此。〔钟氏族谱〕鹏公后裔由镇平杞林坝迁会昌打石岗。清康熙四十八年,元发,由会昌迁此。该村包括李家、江家、刘家三村,总称杭桥,村前有塘,村后有桥,名塘桥。谐音写成杭桥。 大江背 位于桥桥北面1.5公里山脚下,南北小溪增值流。18户,90人。〔华氏族谱〕清同治年间,由华家分居。村背水工而建,故名。

桐子树下 别名马古堎。位于桥桥北偏西1公里山脚下小溪旁。9户,59人。〔华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人结家分居。以村周桐树而得名。

乌竹坑 位于杭桥西北1公里山脚下。东北小溪环绕。10户,61人。〔华氏族谱〕清雍正年间由华家分居。村处竹林山坑,竹林稠密呈墨绿色,故名。

华 家 别名兴家桥。位于杭桥西北0.5公里山坑里。东靠小溪。52户,290人。〔华氏族谱〕发崇居福建龙岩赤丰溪,明宏治年间迁小溪上炉。清康熙年间,兴旺后裔,立基石上、书坑、杏坑、员坑、兴家桥(华家)、鲇口、丰塘、连接、鱼塘、湖溪上等村。

山 湾 位于杭桥西南1公里山脚下。东靠小江,西傍荒山丘陵。64户,311人。该村有张、

巫、郭、赖、华、刘等姓。张姓从万安县迁来,已有20余代。〔赖氏族谱〕清同治年间从鲤鱼山分居。村处山丘转弯处,以沿山溪流而得名。

鱼 塘 别名老屋塘。位于杭桥西南1公里田畈中央,小江西畔。35户,188人。〔华氏族谱〕清雍正年间由华家分居。以村傍养鱼塘而得名。

东 村 位于杭桥西南1.8公里的小江西畔。西傍丘陵,与观巢公社接壤。44户,260人。张姓于清初从万安县迁来。村建山丘东面,故名。

泉 湖 位于杭桥西南2公里的小江汇合处。村西靠山,与观巢公社交界。11户,72人。张姓于清康熙年间,由东村分居。村址低洼,山涧流泉江合成湖,故名。

〔南湖大队〕 位于下简坊南面6公里山坡上,介于上新铁路与上新公路之间。东部丘陵,接狮子口水库,西部边境以小江为界,中间形成山谷平地。辖22个生产队,10个自然村。368户,2229人。耕地2302亩。解放前属江东区下村乡。解放初属江东区河下乡。1956年成立胜利高级社。1958年属何家公社南村大队。1968年与白埠两个大队合为南村大队。以片村命名。

王家边 大队驻地。座落山坡上,铁路与公路交叉处。东接狮子口水库,西北为大片田陇。(含茶士、仙家二村)有占、廖、周、钟、张等姓。共84户,487人。〔詹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白埠分居。以始居王姓命名。

周 家 紧靠王家边西北0.3公里田畈中央,铁路、公路自南向北通过村东。含新塘言家、下屋二村共102户,722人。有周、邓、简、林、吴、华、刘、钟、李、赵、康、黄、张、谢、姜、胡、廖十七姓聚居。吴姓于1956年修狮子口水库时由花且吴家迁入。〔周氏族谱〕宋雍熙年间,之珍由吉水泥田迁此。〔松华刘氏族谱〕清康熙二十七年,占桃由县城华门迁此。李逢辰,解放初毕业于江西工学院,上海港务局副总工程师。

土堪上 别名曾家坊。位于王家边西南0.5公里山坡下。村东紧造上新公路,东西小溪夹流。10户,63人。〔曾氏族谱〕大址由黄塘徙居圳头。清康熙年间,由圳头迁居苍山亭土堪上。以始居曾姓命为曾家坊。后以村建土坡上而更名。

罕 坑 位于王家边西南1公里山脚下。村东山坡紧靠上新公路,西有小江环绕,南接沙土公社。44户,253人。〔周氏族谱〕清乾隆年间,为映于西门周家迁此。原名旱坑,即缺水受埋的山坑。谐音,演变为罕坑。

检查垄 位于王家边东南1公里山坑里,南靠小溪,西傍铁路。4户,22人。〔廖氏放谱〕清乾隆年间,有弼由大坪分居。原名检茶垄,以山垄里的油茶林而得名。茶与查谐音,误称检查垄。 茶子堎 位于王家边南面1.2公里山坡下,遍山油茶林,故名。介于铁路与公路中间,南靠沙土公社。4户,28人。〔白埠詹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对门迁此。

铁坡里 位于王家边南偏东1.3公里山坡下。山坡岩石似铁,故名。8户,38人。〔詹氏族谱〕清乾隆年间,由对门分居。

对 门 位于王家边东南2公里山坡下,四面环山。村北丘陵,接狮子口水库,村东靠水西公社。68户,383人。〔詹氏族谱〕清康熙九年,奇莱、奇陛兄弟八人奉旨屯垦,由福建泉州安溪徙居于此。因座落白埠老居对面,故名。

上 屋 位于王家边东南1.8公里山坑里。南靠沙土公社。包括山背村共21户,105人。〔詹氏族谱〕清康熙九年,奇莱、奇陛兄弟由福建泉州安溪徙居白埠老屋,不久后分居于此。座落老屋西北,故名。

老 屋 位于王家边东南2公里山脚下。南靠沙土公社。23户,130人。〔詹氏族谱〕清康熙九年,奇莱、奇陛兄弟奉旨屯垦,由福建泉州安溪迁白埠老屋。以此处詹氏老居而命名。

岭下(片村) 位于千秋岭大队境内北部,南靠尖山,东傍上新铁路和上新公路,包括老屋、下屋、小塘、门头四个自然村。〔陈氏族谱〕清康熙八年,从闽信州潭源浦迁居尖山脚下,以千秋万代,子孙繁衍而命名为千秋岭,简称岭下。

南村(片村) 位于南村大队驻地,上新铁路西侧,地势平坦。包括周家、王家边两个大片村。周家片有:言家、下屋、新塘三村。王家边片有:土堪上、茶土、仙家三村。因位于龙王寨之南,故名南村。

白埠(片村) 位于南村大队东南部,距大队驻地2公里处。属丘陵地,遍地油茶林。原缺水源,1958年兴修了狮子口水库,包括对门、老屋、上屋三村。当地习惯将检查垄、茶子堎、铁坡里

也列入片村,昔称白埠十八村。〔白埠詹氏族谱〕载:清康熙九年,奇莱、奇陛兄弟八人奉旨屯垦,由福建泉州安溪芹山徙居白埠。后子孙繁衍支分多村。以依山傍水之寓意命为埠溪,后演变为白埠。 下村公社园艺场 位于公社驻地北面3公里山坑里,东靠上新铁路和上新公路,西北为大片丘陵荒地。现有场房11间,职工15人。耕地77亩,林地330亩。以种植果树、茶叶林为主,年产值5000元。场建于1978年,初为知青队。后为岭下大队林场。1980年改为社办园艺场。

下村公社马井林场 场建于1976年。以驻地地名而命名。位于公社驻地东北2.5公里山坑里,四面环山,东靠马洪公社。现有职工17人。杉树2300亩,果树20亩,毛竹30亩。

下村公社砖瓦厂 厂建于1978年。位于公社驻地东北4公里山坡上,西面紧造上新公路,东面丘陵接袁家水库。现有职工16人。生产机砖,年产值40万元。

下村公社石灰厂 厂建于1971年。位于公社驻地西北6公里山脚下。北有公路横贯,南与观巢公社接壤。现有职工12人。窑2个,年产石2270吨。

下村公社农机厂 位于公社驻地西北1公里山坡下,下村大队境内,介于南北公路之间。现有职工84人。主要生产木器、铁锅和机修、印染等。1980年年产值18万元。厂建于1952年。1953年转为合作社。1958年职工增到380人。1960年属县手管局,改称手工业联社。1965年归社办为农机服务厂。1978年农机与服务单位分开,另成立公社农机厂。

下村公社灰港煤矿 紧造公社驻地东面0.5公里山脚下,堆上大队境内南部,东靠省办花鼓山煤矿,西部上新铁路、上新公路并行自南向北通过。有铁路和公路通往矿区。现有职工331人。4对矿井,1对通风抽水井。没有机修车间、汽车队、焦厂、医疗所。1980年产原煤60.6万吨,年产值15万元。矿建于1958年。以驻地灰港村(已废)命名,人员最高达485人,矿井12个。1969年属虹桥公社与下村公社合办,后虹桥并入下村公社。

虹桥中学 位于下简坊东北7公里山坡上。东与花堆隔山交界,西靠上新铁路。全校教师13名,学生220人,校舍22间。耕地6亩。此处原是下村公社林场,后改鱼种场。该校于1973年从花堆大队吟峰村迁此。

下村中学 创办于1958年。位于下村公社西面1公里山坡上。现系完中,教职员工36人,学生590人。

江东中学 创办于1971年。系初级中学。座落于江东圩境内。教职员工17人,学生285人。 何家中学 创办于1971年。位于下村公社何家大队境内,河下村山坡下,北距公社驻地5公里。系初级中学,教职员工14人,学生2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