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化、文学常识、语法试题汇编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化、文学常识、语法试题汇编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452bc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f6

【解析】试题分析:(1)①久闻大名: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与语境不符,使用不得体。②不吝赐救: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运用得体。③荣幸:光荣而且幸运。运用得体。④光临寒舍:具体用法就是在别人到自己家来的时候,为表谦虚和欢迎的客套语。运用不得体。⑤见谅:请求别人谅解。运用得体。⑥不耻下问: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适用对象错误,运用不得体。据此,运用不得体的是①④⑥。故答案为B。

(2)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白浪河”与“青云山”词性对应最恰当。故答案为D。 (3)“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不是《孟子》。故答案为A。

2019年枣庄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 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 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C:诸葛亮出自《三国演义》。故选C。

四川省广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6.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白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

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B项错误,《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

2019届四川省自贡市初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 A.《射雕英雄传》——金庸——原名查良镛

B.《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孟浩然——七言律诗 C.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格列佛游记》——乔纳森·斯威夫特——游记体小说 【答案】B

【解析】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的诗。 ACD.正确。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B.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 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断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 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全诗通押一个韵,除了首句,每句都需押韵。

【答案】C

【解析】A“一门父子三词客”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B《聊斋志异》中“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事件的意思,“异”指奇异、离奇、怪诞的故事;D律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故选C。

2019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试题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 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 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答案】A

【解析】A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舍生取义”出自《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