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2-2013学年静安(青浦)区初三语文一模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4f508dbb4cf7ec4afed0c3

静安区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3.1

1.注意: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墨水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 默写(18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 。 (《竹枝词》) 2.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3.知否,知否? 。 (《如梦令》) 4.向来枉费推移力, 。 (《观书有感》)

5.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殚其地之出, 。 (《捕蛇者说》)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辛弃疾, 代词人。请写出我们学过的另一首辛弃疾词作的词牌 。(2分) 8.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以下信息和陶渊明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东晋诗人 B.五柳先生 C.《读山海经》 D.婉约派代表人物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复前行,欲穷其林。 。 .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忽逢桃花林”的“忽”表明渔人的发现实为意料之外。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描绘了桃花源里美丽夺目的景致。 C.“仿佛若有光”和“初极狭”表现了桃花源入口的隐秘。 D.“黄发”两句从老、幼着笔,更能体现桃花源人的安闲。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苏子美饮酒

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①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②。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③。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 ,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③,一斗诚不为多也。”

(选自龚明之《中吴纪闻》)

【注释】①妇翁:妻父 ②率:标准 ③大白:大酒杯 ④下物:指下酒物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使子弟密察之( ) (2)遽抚案曰( ) ..13.苏子美为什么会令“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请摘录原文的句子回答:

(2分) 14.苏子美读书时所说的“惜乎!击之不中”和“君臣相遇,其难如此!”这两句话分别表现了他□□和□ □的心情,从中能看出这是一个读书 的人。(3分) 15.对画线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酒量的信心; B.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子美之举的理解; C.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汉书》魅力的肯定;

D.这句话表达了正献公对此中情趣的赞同。

二、现代文阅读(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2分)

果皮,还是削掉吧(有删改)

史军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带皮吃才够营养”成了吃水果的指导原则。每每在家人的威逼下,嚼着混有青涩果皮的苹果,让味蕾备受折磨。可是,被牺牲掉的口感能不能换回足够的营养呢?

②除了像金桔这样以皮为卖点的水果,恐怕大多数果皮都不会让我们的舌头舒服。对于果实而言,这层细胞一来要防止水分流失,二来要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以,这里的细胞要紧紧相靠,同时还要在外部“抹”上延缓水分丧失的果蜡——“味同嚼蜡”的感觉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不仅如此,作为防御系统,自然少不了储备一些化学武器,来对抗那些在不适当时间偷嘴的动物。虽然,这些酸涩的化学武器会在果实成熟时被大量移除,但是其含量多少还是比内里的果肉要高。

③查阅诸多文献之后,也无从得知吃果皮这一提法从何而来。实际上,像苹果、梨这类水果的“果皮”和“果肉”,在植物解剖学上,同属于果皮结构。这样看来,所谓的果皮有营养,更像是一个算命先生口中出来的圆滑真理。

④当然,如果说果皮中的营养含量高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部分细胞要排列得更紧密,水分也更少。但是不要忘了,即使“含量”高出果肉数倍,考虑到二者的重量比,果皮在营养总量中的贡献也甚微。有一点是值得果皮炫耀的,那就是他们所含的花青素等色素通常是果肉所缺乏的,不过,要想让这些新兴的保健物质起作用,恐怕需要大量地吞吃果皮才行。

⑤要注意一点,即使在正常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苹果皮上的农药残留量也要比果肉中高出20%。虽

..

然,携带正常的残留苹果不会引起中毒反应,可是谁能保证有些被逼着生产漂亮大苹果的果农不会用更多的农药往水果身上招呼呢?此外,一项研究发现,铅、镉、铜、锡、铊等重金属元素,在果皮当中的浓度都明显高于果肉。比如说,果肉中的铅含量是0.53mg/kg时,果皮是0.76mg/kg,约高一半。对于镉元素和铊元素来说,果皮中浓度是果肉的约4倍,铜是3倍,锡是12倍。当然那些有机种植的大苹果可以放心大嚼的 ,不过,即使有机种植,果皮中的营养可不会增加,用大把的钞票去换取传说中的营养和劣质的口感,可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

⑥当然,果皮也并非一无是处,那里面的色素的确能装点我们的餐桌。干红葡萄酒的妖艳颜色都要归功于葡萄皮中的色素。科研人员正试图从不同果皮中提取天然色素(杏皮中的橙色,山竹中的紫色等等),为我们的餐桌增添五彩缤纷的健康颜料。

16.(1)根据文意,请将第①段划线句改写成陈述句 (1分) (2)请比较下改写前后两句句子,它们的表达效果不同在哪里?

(3分) 17.阅读第②段,可见水果为了防御动物、微生物的侵袭所采取的措施是 (用原文回答)(2分)

18.第⑤段中作者认为果皮的营养是“传说中的”,根据第③、④两段内容,请概括其理由:(4分) (1) (2) 19.第⑤段画线加粗的“正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0.第⑤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21.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因为果蜡的存在,任何果皮在嚼食时都会让我们的味蕾受苦。 B.一般情况下,果肉并不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果皮中恰恰含有。 C.作者并不提倡食用有机水果,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价格高昂。 D.从营养角度看,果皮的可取之处在于其中的色素可装点餐桌。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6分)

感觉天凉(有删改)

毛尖

①昨天,黄裳先生走了,消息传来的时候,我们正在小区里散步,抬头看到大月亮,感觉到了天凉。 ②无数个风雨如晦的日子过来了,坦克教练当过,美军吉普开过,形形色色批判经过,大大小小笔仗干过,黄裳先生晚年的面容已经像菩萨,所以,虽然我认识老人家的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心里却觉得这个身怀绝技的山东老僧早练就了长生术。

③一定是练就了长生术,否则九十岁还能生猛上阵打笔仗?谈到他看不上的人,他直接一句“粪帚文人”,事情曲折我不甚了解,但这样有火气不tuǒxié的老头,让人喜欢。我想起王元化①先生,有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