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问题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4fa54af7ec4afe04a1df94

的交互功能给小学生同外界相互交流、制造和使用信息资源及人际沟通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使各种人际关系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际交流。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自主能力比较强更能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际交往。

(5) 需要自尊和被认同的特点

学生常被称为时代骄子,他们迫切寻求外界认可,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加之同学之间竞争异常激烈,他们的自尊心经常会受到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肯向他人流露自己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他们又迫切寻找“知音”,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理解。并且现代社会家庭中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极端的自我,永远都感到利益的不满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闭与自卑。而网络却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寻求快感的平台,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尊重与认同。就如案例中韩前同学,家中只有他一个 长辈有比较宠爱,父母对他照顾又少,因此他的自我为中心与无知音,学习成绩的下降,使得他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尊重与认同。

(二)网络因素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 1、有限的感知经验与丰富的资源

网络空间信息资源丰富,数量巨大庞杂,具有跨地区、分布范围广、多类型、多语种、高度共享的特点,能为小学生选择提供较大活动余地,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量与渴望新知识的欲望相对较大,而书本上的知识相对较陈旧且更新较慢,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网络信息动态性高,信息资源瞬息万变,各种搜索引擎及检索系统使学生获得信息变得方便快捷。[1]然而网站提供的网络资源又不受任何组织或制度的控制,因此造成了网上资源的质量良莠不齐及信息的分散、无序、不规范等。而小学生在使用或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量比较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因此就会大量吸收,当超出了他们自身的有效处理能力时,就会产生面对信息时的低分析决策能力和悟性压迫感的信息超载现象。

2、超时空界限、灵活和平等的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不仅是各种信息单向传递的接受者,而且还是信息接受的弱势群体。网络就像一个极为丰富的巨型超市,学生在里面可以随走随看,并且还不受空间限制,所以使学生的地位就由盲从走向乐独立平等,因此他们的

8

兴趣与口味就会出现更多元化的选择,这就必然会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自主能力的增强,更易盲目追随,并且网络的灵活、平等、超时空性及高动态性,每天呈现的都是新鲜的信息,就能牢牢的抓住他们的好奇心。

3、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网络的出现及广泛的使用,直接引起了小学生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给小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特殊的空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与以前相比一是封闭性减弱了,并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化的趋势;二是人际交往的自主性与随意性增强了;三是间接性、广泛性与多样性的出现,因为网络交流是人机互动,带有明显的间接性,这种间接性又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就决定了网络交流的广泛性;四是人际交往等级性减弱,平等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追求平等的意识。然而现阶段,用于约束网络人际交往的具体行为规范还不健全,还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和有效地监控手段,这就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无序与失范。

4、心理补偿的体验

当今教育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处于矛盾利益的冲突和抉择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在现实中找不到一种恰当的补偿的方式,这时网络以它的虚拟性、自由性刚好可以补偿他们的这种需要,可以使他们产生增强自信和自我肯定的认知和体验,因此他们就更愿意在网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5、网络游戏的体验

网络游戏除可以给学生梦幻般的体验、颠覆虚拟与现实的角色扮演、赋予挑战感的等级层次、史诗般的故事情节和虚拟社区中的归属感与友谊等特点外,还有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单的操作系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平等、自由感等,牢牢吸引了大量学生玩家的兴趣,就如上述案例中韩前同学。

(三) 外部环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影响

学生接触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亦是如此。

1、家庭

9

每个人社会规范的接受、价值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立、行为方式的养成、生活技能的掌握和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12]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孩子的心理、品德、爱好与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两组城乡比较:成瘾组城市学生33(50.8%)农村32(49.2%)因P<0.021,发现来自城市的学生更易网络成瘾;同时两组父亲职业比较:成瘾组父亲职业是科教3(4.6%)工人24(36.9%)公务员1(1.6%)农民24(36.9%)自由职业3(4.6%)商人10(15.4%),发现父亲职业是工人和自由职业者的成瘾率比父亲是科教人员、公务员和农民的成瘾率更高,P<0.028。[8]因为这些父亲为生计忙于奔波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管教,或因对子女网络行为缺乏引导和控制的能力,使孩子有更自由的空间来上网。

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养方式不当,管理不上,都会导致孩子网络成隐。从成瘾组与对照组的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X±S)可看出成瘾组的父亲的教养方式EF2(22.73±8.50)、EF3(21.19±5.61) 、EF5(11.89±4.64 )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F2 (19.10±7.84),EF3(18.815±.88)、EF5(9.65±4.22)差别有显著性P<0.01;成瘾组与对照组EF1 (46.98±12.70)(50.2314±.37 )、EF4(11.74±3.92)(11.69±3.99)、EF 6(10.78±3.42)(10.06±3.74)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成瘾组的EM3(15.94±5.58)、EM4(17.36±7.05)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EM3(13.36±5.81)、EM4 (14.43±6.00),差别有显著性(p<0.01);EM2(35.71±9.89)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2.13±9.08),差别有显著性(p<0.05);成瘾组与对照组EM1(48.49±13.16)(51.36±15.15)、EM5(12.13±3.91)(11.51±3.93 )因子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2、学校

学生多数时间是在校学习,学校环境对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有重要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学生会出现诸多的适应问题,如学校学习条件和学习方法的变化使学生不能适应现实,当面对成绩比较好的群体时,自信心会严重下降,并产生强烈的自卑与嫉妒心理,因此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尽力寻求逃避现实的想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休闲方式,似乎成了网络成瘾者缓解抑郁的地方,夸大了他们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可以与更多的人警醒交流以缓解压力和抑郁。像韩前同学一样,由于学习上的不适应进而转移的了网络游戏上,导致了对网络游戏痴迷。

10

3、社会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适应社会多数家庭都配备电脑,并且对电脑都能驾轻就熟,各地的网吧也随处可见。这无疑为小学生提供了求知的新渠道,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但由于网络管理规范的不健全,并且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地控制手段,社会的一些不良思潮在网上开始泛滥,因此为正处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又因为对于网络,社会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因此给一些制作黄色和非法网战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网络经营者为追逐最大利益,并没有考虑小学生认知特性而把他们排除在外,而是采用各种吸引的手段,进行不良诱导,歪曲他们的世界观及人生价值标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生活环境无疑起到重要作用。

五、对小学高年级网络成瘾学生的教育对策及心理干预

(一)学校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育

许多小学生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沉溺于上网,除网络本身具有的吸引外,他们并没真正地了解网络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应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网络知识的系统教育,让他们有一个全面理性的了解。并且网络成瘾者差不多都不愿面对现实,不愿面对自我,他们最善于骗自己喜欢在梦中生活。[13]因此,学校教育孩子首先应教他们树立自己的信心,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接受自我。并且还应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习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对学生加以教育;学校也应加大力度对这方面的指导与管理。

(二)家庭环境的帮助

根据李涛、张兰君对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和父母教养关系的研究调查表明,网络成瘾的父母教养方式显示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14]因此父母应该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并与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促进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成熟。并且现在出现了一种“绿色上网”,就是家长可以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成瘾。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