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2019-2020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I卷)附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新版2019-2020年二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模拟试题(I卷)附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7e07b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0d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属于(

A.法律 B.行政法规 C.部门规章 D.司法解释

)。

58、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权自( )时设立。

A.合同签订 B.备案 C.交付 D.登记

59、根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由双方当事人依法共同向( )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A.当事人所在地 B.调解协议履行地 C.调解协议签订地 D.调解组织所在地

60、根据《建筑法》的规定,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 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B.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C.发包无效,并承担赔偿损失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2个符合题意)

1、为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民事诉讼规定了回避制度,下列人员中( )若与审理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A.法院的书记员 B.勘验人 C.鉴定人 D.出庭的证人 E.被告方的诉讼代理人

2、在员工出现下列情形时,施工企业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有(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B.严重失职给本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C.严重违反施工企业规章制度 D.被依法追究民事责任 E.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债的产生根据有( )。 A.合同 B.侵权 C.支付价款 D.不当得利 E.无因管理

4、下列属于法人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法人的名称是确定法律管辖的依据 B、法人的名称是法人相互区别的标准 C、法人的名称是法人进行活动时使用的代号 D、法人的名称是管理法人事务的依据 E、法人的名称行使权力的依据

5、在下列( )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A.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C.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治疗期内的 D.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

E.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工作 6、建设工程的发包方式主要有( )。

A.公开发包 B.邀请发包 C.招标发包 D.直接发包 E.间接发包

7、下列情形中,属于合同继续履行例外的有( ) A.债务人不同意履行 B.债务人公司分立 C.法律上不能履行 D.事实上不能履行 E.履行费用过高

8、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 ) A.只能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 B.只能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C.可以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 D.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E.可以同时向原审法院和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9、关于质量保证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因建设单位错误管理造成的质量缺陷,由施工企业负责维修和承担费用 B.质量保修有保修期限和保修范围的双重约束

C.因地震、台风、洪水等原因造成的永久工程损坏,由施工企业负责维修,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D.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是从建设单位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的资金

E.缺陷责任期内预留质量保证金的,施工企业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到期后施工企业可以向建设单位申请返还质量保证金

10、下列有关鉴定的情形中,属于可以申请重新鉴定的有(

A.鉴定机构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

B.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员有违法行为但与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案件无关 C.鉴定机构并非当事人一方愿意选择的 D.鉴定程序本身严重违法 E.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

11、根据《招标投标法》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 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 )。

A.中标无效,处以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下的罚款

B.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一年至二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 告,直至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C.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D.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E.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关于资本(或股本)溢价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人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B.资本溢价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金的数额 C.所有制单一的企业,也存在资本溢价问题

D.股票溢价是股份有限公司按溢价发行股票时,公司所取得的股票发行收人超过股票面 值的数额

E.股票溢价归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所有

13、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处罚简易程序执法活动,正确的是( )。

A.适用前提是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