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86a8fb76eeaeaad1f330a6

对家乡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5号至2013年8月15号。

调查地点:盈江县平原镇陇中村及附近几个村庄:兴和村、新莲村、拱腊村、高里村。 调查人:

调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们对自己所在的陇中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及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讲,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医疗建设等方面也在蓬勃发展,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农民健康问题日益得到保障。据我调查的范围及人群来讲,农民对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基本满意,毋庸置疑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

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得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发展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的综合经营的新局面。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政府和农民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兴办农村文化事业和农村文化产业,以丰富和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了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少村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广场,添置了多种文化用品和体育健身器材以及众场所。如:我村建造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随着村里文化产品设施的多样化,给农民娱乐,健身以多种选择,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随着农民生活多样化的发展,农民对看电视,听广播,打扑克,搓麻将,聊天等单调的枯燥生活方式感到不满甚至于厌倦,想要改变却无从着手,对此而无可奈何。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固然以积极健康向上为主,但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消极的腐朽思想。例如:

1、赌博风盛行。这次在我们村调查,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和搓麻将的同时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是一元二元,并且按百姓讲“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玩了”这种风气必须遏制。 2、迷信活动。我调查的村庄包含汉族、傣族、景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近20%的家庭信仰佛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和佛教在当地农村迅速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生

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带有很深的迷信色

彩。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大多数农民仍然只注重赚钱,而忽视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对村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

4、不良文化的侵蚀。凶力,暴力,色情等垃圾文化通过各种传媒进入农村,腐蚀着人们的灵魂。甚至于一些当代的青年了解的外国节日比中国传统的节日还多。这些迹象无一不体现出人们的消极思想。 三、当前问题存在的原因

1、由于农村文化的投入严重不足。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制,国家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上集中于城市。这就使得农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迟迟得不到改变,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2、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农村男丁缺少,农村出现一种老弱病残的病态平衡。农民是农村的文化建设主体,农村青壮年则是主力军。由于家庭生活的负担,大量青壮年频频外流。

3、农村总体上还不富裕,还不能达到小康生活的水平。据我在村中调查,有42.76%的人说自己忙于生计无暇顾及精神生活的享受,有57.24%的人渴望改善却迫于生计而很无奈。

4、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从决策层来讲,主要是对文化的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新形势农村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少新措施,新办法,工作力度不大,导致我村文化总体水品不高。 四、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目前,农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喜闻乐见的。但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多开展些“送文化下乡”类似的活动,并针对农民的要求,开展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来逐渐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2、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着手,来使得农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真正的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将对未来农村的孩子发展有利。 3、加强硬件建设。

如: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健身器材及场所,修建老人小孩娱乐中心,等。

4、培养和造就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就当前青壮年大量外出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发挥有的民间专业人才,退休干部职员,农村教师的作用,依靠他们开展群众性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人才。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宣传文化干部等人在建设农村文化骨干队伍中要切实负起责任,抓紧制定培养规划,加强业务指导。 五、调查总结

鉴于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加大,我对村里的精神文化发展做出的调查发现,在他们精神文化生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还存在些消极腐朽的一面。如:赌博,迷信,注重名利等。结合农民朋友的介绍,他们自己的思想在加上国家的有关政策方针,我发现农民对他们生活的现状大体上是满意的,他们觉得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

当然还是有些不良现象。对此,我们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希望我的这次暑假实践能引起广大农民对新事物的关注,落实新项目,寻求新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积极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