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词风艺术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李清照的词风艺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9335e9daef5ef7ba0d3cdf

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她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

(四)语言的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她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语言明如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化俗为雅。所以读她的词,使人可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韵律美,或疏缓、或紧促,皆声情并茂,音韵和谐。如在《行香子》中“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彷徨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霎儿雨,霎儿风”。语意既浅显,而且又带有韵律美,同时在内容上将牛郎织女的欢会,置于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风的阴晴不定之中,给美丽的神话传说,增添了极深的感情色彩,遥寄了女词人一缕情丝。“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韵到底,节奏明快,给人以舒适,愉快的感受。这一语言特征,能使作品更接近口语,更宜于以朴素流畅之语,婉转曲折地表达情意,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写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恪守词律又能挥洒自如,充分说明其语言功力的娴熟精深。

三、高远、博大的意境

李清照的词善于移情于物,营造一种意境美,这意境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胸怀,因而构成了其高远的意境。其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能把作者带入感人至深的艺术境界。

(一)主观情感占主导地位。

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受糅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变成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同时她继承了柳永的善于白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在物我交融中,跌宕起伏的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如《醉花阴》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愁”与“难熬”,分别糅合进了客观的空间与时间中,巧妙的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从傲视一切到弃俗脱尘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的困境,表现出超脱的襟怀。如《鹧鸪天》词,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由此可见,词所表达的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的情感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主观渲染而出的。

(二)赋予自然景物灵性。

在李清照的词中,赋予了自然景物的灵性。她的性情纯净,热爱大自然,尤其喜好花

类。对花的欣赏、关注,曾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花,也曾牵动着她的少妇情肠,寄托过她的深情相思;咏花,更是她晚年孤苦无助,满是创伤的心灵的外化。她将“花”做为抒情的凭藉,一种意念的物象,赋予其人的情感来表情达意。可以说.她的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词人有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知音和朋友,“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把花作同命运的友人,陪伴愁苦敏感的词人,更衬托出她的孤独无依的心理与年华易逝的感慨。李清照处于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于苟安,当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孤傲的性格特征。“雪里早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了已知》)、“玉骨冰肌未肯枯”(《瑞鹧鸪、风韵雍容》)。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的自我写照。

(三)独特的个性魅力。

自尊、自强是其词女性意识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也最接近于现代意识。女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有独立的人格,不能作为男性的附庸和玩物,而要自我振作,自我奋斗和超越。李清照正是怀抱着一种不甘居于人后,欲与男性词人争雄的自强意识,“不让须眉”,极力强调其词创作的“精品意识”。作者词中一系列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无论是天真的少女,多情的少妇,有志的才女,还是抑郁的老妪,都是其率真、诚挚、敏感、多思、高傲、叛逆的个性品质、思想修养及整个精神面貌的真实展现。所以,读着李清照这些肺腑之语,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活生生的执爱生活、追求理想、才华横溢、品格高洁、个性鲜明、执著于爱情的女子,似乎要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跳跃而出,怎能不叫我们受其个性魅力的感召。

李清照一生饱经忧愁,备尝艰辛,但她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却始终如一。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要求写词要重典、铺叙、高雅、协调、尚实。如前面提及的咏物词,所咏之物多为芳洁清雅之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示“韵胜”的高品位的审美观。她的这些见解与审美取向既不遵循前人之论,又不苟同于时人之说服力,完全是李清照式的,突出体现了她高雅、自强、好胜的个性气质。在其《夏日绝句》中,更是看到了清照对当时忍辱偷生的统治者的无情鞭挞和她自身宁死不屈的豪迈气慨,展示了她不同凡俗的个性见解。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封建时代女子而言是禁区的社会政治领地,李清照却超出“女子规范”,勇于独抒己见,达到深刻甚至尖锐的程度,这再次表现了她好强、叛逆鲜明的个性魅力。

(四)爱国、爱家的忧患意识。

李清照的词具有一种感伤主义的文学风格,这恐怕是读过其词的人所共有的感受。的确,由于她的独树一帜与女性特有的多情与易感,加上离乡思亲与国破家亡的遭遇,形成了她浓重的忧郁气质与忧患意识。但她的痛苦意识,决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生离死别,而是沉淀了更多的爱国爱家的意识。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心灵去折射社会的动乱及人民的灾难,

在其后期的词作中那种悲凉之感和沉痛之情表现得尤为强烈。“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痛苦“非干病酒”,也不是文人悲秋,而是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抒发了对祖国故乡深深的怀念。《永遇乐》词:“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平淡却体现着那种强自抑制的内心伤痛和对当局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强烈控诉。南宋词人刘辰翁读此词“为之涕下”,“每闻此几不自堪”(刘辰翁《永遇乐》词序),可见其深爱国之情和忧患意识之感人。而《声声慢》我们仿佛看见了她东摸摸、西瞧瞧、又卒然坐在木椅上,不知所措,伥然泪流的样子,内心和灵魂深处的愁苦难耐已到了无以复加。由于清照一生遭受丧国失家之痛,夫君早逝、飘转等诸多打击,使她对愁苦情怀有更深入的体会,晚年的词创作由个人遭遇拓展为痛悼社会历史的悲剧,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深沉,其忧患意识亦愈加凝重深沉。清照的这种愁怨和忧郁,是她驮载着人生遭际的重荷下灵魂的倾诉,是她在个人独立的空间寻求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承受的精神痛苦,但也正是这些痛苦,构建了词人不同于其他文学家的艺术世界,字字句句浸透出词人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人生感悟。

真挚朴素的情感,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性的语言及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形成了李清照独特的风格和词品,她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虽文章流传不多,但无论书序、札记、辞赋都有佳作,且长于四六骈俪,博于用史使事,运笔曲伸自如,行文声情并茂,并大都贯穿着关注现实国运的时代精神、爱国情怀,绝不拘泥于闺帏闲情。而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也奠定了她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总之,李清照独特的词风艺术,不仅奠定了她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了婉约的高峰,也取得了“不徙俯视中帼,只需压倒须眉”的成就。我们歌颂她的才气,也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她那丰富的词风艺术:无论是真挚朴素的情感,自然率真的文学语言还是高远博大的意境,都值得我们每个人不断地去探索和学习。

注:

(1)

罗大经: 《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77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4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3605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1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88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1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450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2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431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1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19页。

傅德岷、卢晋主编 :《宋词鉴赏词典》, 崇文书局2006年3月出版,第235页。 刘永祥: 《清波杂志校注》,中华书局, 1994年版,第333页。

(2)

(3)

(4)

(5)

(6)

(7)

(8)

(9)

傅德岷、卢晋主编: 《宋词鉴赏词典》, 崇文书局2006年3月出版,第242页。 傅德岷、卢晋主编: 《宋词鉴赏词典》, 崇文书局2006年3月出版,第240页。 唐圭璋: 《词话丛编》,第2册,中华书局, 1983年版,第1481页。

傅德岷、卢晋主编: 《宋词鉴赏词典》, 崇文书局 2006年3月出版,第248页。

(10)

(11)

(12)

参考文献:

[1] 褚斌杰、孙崇恩、荣宪宾. 李清照资料汇编[M]. 中华书局,1984年版. [2] 济南社科所编. 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 中华书局,1984 年版. [3] 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版. [4] 陈祖美. 李清照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5] 金诤. 宋词综论[M]. 巴蜀书社,2001年版.

[6] 张敏鹏. 李清照词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 [7] 郭绍虞主编. 中国历代文论选[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年版. [8]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 唐宋词鉴赏集[M].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