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995a33580216fc700afd27

呈扁方形,径向壁排列整齐,常被染成红色。在木栓层内方,有一层被固绿染成黄色的扁方形的薄壁细胞,细胞质较浓,有的细胞能见到细胞核,即为木栓形成层。在木栓形成层的内侧,有1~2层较大的薄壁细胞,被固绿染成蓝绿色即为栓内层。

(2) 韧皮部 由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主要

为次生韧皮部)组成。初生韧皮部在栓内层以内,大部分因挤压而毁坏,常不能分辨。次生韧皮部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其中细胞较大的为筛管,紧靠筛管的较小细胞为伴胞。韧皮薄壁细胞较大,在横切面上与筛管形态相似,常不易区分。韧皮纤维细胞细胞壁厚,被染成淡红色。此外在韧皮部还有径向排列的韧皮射线。

(3) 维管形成层 位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

之间,由一层扁形的被染成浅绿色的薄壁细胞组成。显微镜下可发现被染成淡绿色的扁形细胞不只一层,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分裂非常迅速,刚产生的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与形成层细胞很难区别,故被称为“形成层带”。

(4) 木质部 由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次生木质部位于形成层之内,在次生根横切面上占较大的比例。被番红染成红色,它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其中口径较大、呈圆形或近圆形,增厚的木质化次生壁被染成红色的死细胞为导管;管胞和木纤维在横切面上口径较小,可与导管区分,也染成红色,而木纤维壁较管胞更厚。木薄壁细胞被染成绿色。木射线是呈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绿色。木玫韧皮射线是连通的,合称射线。初生木部在次生木部之内,位于根的中央,呈星芒状。

(二) 茎的结构

1、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取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片观察。双子叶植物幼茎的横切面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 表皮 仅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排列规则,

外壁上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和表皮毛。

(2) 皮层 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的部分,所占比例

较根小得多。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比较小,为厚角组织,可增强幼茎的支持能力,其内是数层薄壁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

松,有细胞间隙。

(3) 维管柱 皮层以内的轴状部分,较发达,占

幼茎横切面中央较大的面积,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

A、 维管束:呈束状,染色较深,在横切面

上许多维管束排成一环。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所隔离。每个维管束都由位于外部的初生韧皮部、位于内部的初生木质部和介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束中形成层组成。

B、 髓和髓射线:髓位于茎的中央,多为具

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髓射线为相邻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组成。

2、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茎不能增粗,只初生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维管成散生状态,分布于基本组织中。取玉米茎横切片观察,其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外方多而小,分布比较密集;靠近中央则大而少,分布比较疏松。玉米茎的维管束是外韧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外层是数层厚壁细胞构成的维管束鞘,内面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无形成层。韧皮部位于外方,通常只有筛管和伴胞。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被染成红色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V”形,近外部是由两个孔纹导管和一些管胞组成的后生木质部,近内部是由1~2个较小的导管和少量的薄壁细胞级成原生木质部。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大的空腔,是由最早形成的导管被拉扯环形成的,叫气腔或胞间道。 小麦和水稻茎的结构与玉米茎的基本相同,也可用于观察。最明显的不同是:小麦和水稻茎的维管束一般只有两圈分布在基本组织中,同时,茎中空,中央为髓腔。

3、 双了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取2~3年生的椴树茎横切片观察。

(1) 周皮 位于茎的最外层,由数层扁平细胞构

成,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2) 皮层 在周皮之商,仅数层薄壁细胞,其中

靠外围的细胞排列紧密,靠内的细胞排列比较疏松。

(3) 韧皮部 位于最外方的初生韧皮部已挤毁。

次生韧皮部的细胞排列成外窄里宽的梯形。韧皮纤维被染成红色,韧皮薄壁细胞、筛管

和伴胞被染成深浅不同的绿色。在次生韧皮部之间有薄壁细胞构成的髓射线贯穿,多列髓射线细胞排列呈倒三角形。

(4) 维管形成层 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只

有一层细胞,但因为其分裂出来的细胞还没有成熟,所以看上去有多层,形成层的细胞呈扁平状,排列整齐成环,被染成绿色。

(5) 木质部 在维管形成层以内,其中初生木质

部位于茎的中心,与髓相连,所占面积很小。次生木质部占据横切面的绝大部分,由于构成它的细胞的大小和壁的厚薄不同,可以明显看出年轮的界线。次生木质部的细胞有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在次生木质部中还有许多由单列或几列薄壁细胞构成的木射线。木射线和韧皮射线合管维管射线。

(6) 髓 位于茎的中心,由薄壁细胞组成。在髓

的外部紧靠初生木质部处,有数层排列紧密、体积较小的薄壁细胞,称为环髓带。

(三) 叶的结构

1、 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取棉花(或其它双子叶植物)叶横切片观察,首先在低倍镜下区分表皮、叶肉和叶脉等基本构造,然后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1) 表皮 由一层细胞构成,横切面上呈长方形,

排列紧密,细胞外壁角质化,有角质层。在表皮细胞中,还可以观察到成对的、染色较深的小细胞——保卫细胞,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即气孔。

(2) 叶肉 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部分,属同化组

织。靠上表皮的是栅栏组织,细胞圆柱形,细胞的长轴和叶表面垂直排列,并与表皮细胞紧密相邻。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细胞内含叶绿体多。靠近下表皮的是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甚规则,常呈圆形、椭圆形等。细胞排列没有定序,细胞间隙比较发达,海绵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少。气孔下文较大的细胞间隙称孔下室。

(3) 叶脉 是叶肉中的维管组织,常伴生一定的

机械组织,分布在维管束的上、下方。叶片的主脉具有较大的维管束,其近轴面(靠近上表皮的一面),是维管束的木质部,在远轴面,是维管束的韧皮部,两者之间也见到几层扁平细胞,为束中形成层。韧皮部的下方是较发达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中小型叶

脉中一般没有形成层,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其外包围着薄壁组织构成的维管束鞘。)

2、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

取玉米(或其他单子叶植物)的叶片横切片观察。其结构也可分为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1) 表皮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具有角质膜。

注意观察泡状细胞(运动细胞)。泡状细胞位于两个叶脉之间,为大型的薄壁细胞,泡状细胞在叶的横切面上常呈扇形排列,中间的较大,两侧的较小。表皮细胞间还有气孔器,气孔内侧有气室,气孔器由两个保卫细胞和两个副卫细胞组成。

(2) 叶肉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由

薄壁细胞组成,细胞间隙小,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属同化组织。

(3) 叶脉 叶内维管呸,木质部靠近上表皮,韧

皮部靠近下表皮。玉米的维管束外有一层维管束鞘,是由较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的叶绿体比叶肉细胞的多,为C4植物。中脉处,在维管束外,上下表皮内通常可见到成束的厚壁细胞。

小麦、水稻等植物的维管束外有两层维管束鞘,外层细胞大而薄,含叶绿体比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厚,细胞小,称C3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