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a1492aaaea998fcc220e80

1、(1)告诉。(2)地方或处所。(3)权。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答案示例:(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2)不盲从,不轻信。或:听其言,观其行。 九 李惠拷皮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同释重担( )(2)惠遣争者出( ) ..

(3)以杖击之( )(4)薪者乃服而就罪( ) ..

2、李惠对州纲纪(即州主簿)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1、(1)认为 (2)等到 (3)原因 (4)??的原因

2、(1)捧着进献给厉王。 (2)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 (3)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 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4、略。 十 和氏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王以和为诳( ) (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 ) ..(3)使人问其故( ) (4)此吾所以悲也(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而献之厉王。

(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泣尽而继之以血。

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

5

4、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1 、(1)通“悦”,高兴 (2)①使命 ②出使 (3)对 2、D

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 4、以民为本

十一 苟无民,何以有君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使者不说:( ) (2)臣奉使使威后:( )( ) ...(3)不然( ) .

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何恃而往 B、卖炭得钱何所营 C、彼不我恩也 D、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样的思想?

1、D

2、(1)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2)就算国君赏赐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3、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启示略。 十二 曾子辞邑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衣敝衣以耕(衣服) B、反,复往,又不受(反复) ..

C、人则献之(提出) D、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保全)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1)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文中哪句话表明了曾子的处世原则?他的处世原则给你什么启示?

1、⑴给予、留下 ⑵连续 ⑶诘问、盘问、追问 2、有 | 书 生 | 旅 次 宋 州

3、⑴没有翻译出“余”的意思。(您替我料理完后事,剩余的金钱送给您。) ⑵“许”翻译错误。(李勉答应替他办丧事,把剩余的金钱秘密地放在墓穴中和死者一起埋下。) 4、李勉助人为乐而不为金钱所动,这种讲诚信不贪财的高尚品质实为可贵。 十三 李勉埋金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 ) (2) 而累路寻生行止( ) ..(3) 诘金之所 ( ) .

2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有 书 生 旅 次 宋 州

3、下列括号内的句子是对原文句子的翻译。请指出译文中的不当之处。 (1)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您替我办完丧事后,我的钱赠送给你。) 不当之处:

(2)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李勉赞同替他办丧事,把剩余的金钱秘密地放在墓穴中和死者一起埋下。)

不当之处: 4、你是怎样看待李勉为书生埋金的行为的?请简要谈谈。

1、A 2、B 3、A C

4、把兵器改铸成农具,把粮仓里的粮食拿出来救济百姓。 十四 子奇治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7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而君悔之,遣使追(暗中) B、齐君使治阿(派遣) ..C、魏闻童子治邑(治理,管理) D、乃起兵击之(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以老者之智 铸库兵以作耕器 ..

B、遂败魏师 遂成竖子之名 ..

C、乃起兵击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既而君悔之 甚矣,汝之不惠 ..

3、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出仓廪以赈贫穷:散发粮仓里的粮食救济贫苦的人。

B、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去追的使者反而说道:“子奇一定能把阿县治理好??” C、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有老年人出主意,让年轻人来作决断。

D、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阿县人父亲带着儿子,哥哥带着弟弟,以私家军队与敌人作战。

4、从全文看,“阿县大治”是因为子奇采用了哪些得力措施?用自己的话回答。

1、(1)如,像 (2)了解

2、(1)先生跟随孔子学习几十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 (2)我又怎么能够了解他? 3、C

十五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 (2)赐不能识也(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则奚足以识之?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1、(1)典当、抵押 (2)弯曲 (3)全

2、(1)先前在山东某处拾到一只金手镯,可以典当作为旅费。 (2)不忍心让人死于非命。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