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数字化校园 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李光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建设数字化校园 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李光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b60a50960590c69fc3768c

学习之中。要把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2、要应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强化观念。根据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现状,评价体系上可以适当倾斜。对政府主要领导、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在对他们进行考核时,应将数字校园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之中,对达不到要求的要给予批评指正。对于教师参评优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没有课件可实行一票否决制,从思想认识上对信息化教育建设加以引导。

(二)开展培训,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

1、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面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的现实,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的信息技术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从评职评优、待遇、政治地位等多方面具有吸引力,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2)多种途径培养人才。首先是教育信息中心和学校要健全完整的培训体系。设臵专门的培训机构,配臵专门的培训人员,建立专门

5

的培训基地。其次,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应在分析教师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中的实际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内容包括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信息伦理等。其三,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在培训中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多采用案例教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加大投入,硬件与软件协同发展

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是各级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项投入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千方百计开源节流,广开融资渠道,紧缩非生产性开支,保证信息技术投入比例逐年有较大增长;三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学生家长的捐赠支持,如笔者在任重庆十五中学校长时,学校成为“惠普教育创新示范中心”,惠普公司给学校捐赠了价值达100万的教学实验设备。四是建立激励的政策,如沙坪坝采取国家、学校、教师三个一点的政策,为一线教师配电脑的方式,减少国家和学校的经费投入。

在积极配备信息技术硬件设备的同时,要加强对软件环境的建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学校要加快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通过移植转化已有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对资源的共享能力。

学校还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补充丰富的教育内容,创造大量适合农村学生的教育方式的教育信息资源,在城域网范围内各

6

学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在已有的信息资源中进行整合、应用,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使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可操作性更强,同时努力优化使用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

(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 第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深化教学改革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关键。学校要鼓励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结合各学科学习需要,利用各种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去获取新知识、解决问题;要积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研究,使教师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第二,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为教师教学工作服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自已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针对部分教师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定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课节数,列为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增强了设备的利用率。第三、为师生搭建活动交流平台。在校内要广泛开展课件制作、网页制作、教学课堂实录等的竞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学生作品、网

7

站等的评比,激发广大师生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第四、加强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校可通过多种方法,如:通过将教学平台的使用纳入考核项目、定期培训、搞课案评选、公开课等,鼓励各学科教师研究、应用教学平台。

作者联系方式: 姓名 李光均 职称 性别 男 职务 年龄 46 联系电话 13983608608 区县 沙坪坝区 邮政编码 401332 单位 西永镇中学 电子邮箱 cqswxzs@163.com 学科 政治 是否同意在电教世界发表 同意 中学高级 教师 诚信承诺 本作品系本人原创,无抄袭和弄虚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