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谏太宗十思疏(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9f450656529647d262852ea

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唐太宗曰:“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臣又闻古语曰:‘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

(《贞观政要·任贤》)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和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汝离间我兄弟 ②魏征为太子洗马 ③喜逢知己之主 ④但其尽心所事 ........ ⑤从容对曰 ⑥征慷慨自若 ⑦臣所以敢言 ...... A.①②③⑤⑦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解析:(1)C(洗马,古官名;所以,凭着。)

(2)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雅有经国之才——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

B.君臣相得——君臣各有收获

C.臣见之若仇——我看见他们就好像仇敌一样

D.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我自己好比是金子,你好比是优秀的冶金的高手。

解析:C(3)“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是指( )

A.见太宗与隐太子阴阳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B.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C.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D.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解析:A(4)文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谋,打算,谋划。 B.雅,雅致,高雅。

C.劳,犒劳,慰劳。 D.擢,提拔,提升。

解析:B(雅,敬词。)

(5)对下列“之”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早为之谋”,之,指代太宗。

B.“召征责之曰”,之,指代魏征劝建成太子对付太宗这件事。

C.“太宗为之敛容”,之,指代魏征所说的话。

D.“臣见之若仇”,之,指代王硅、魏征。

解析:B(指代魏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建成”“隐太子”“息隐”这三人与太宗都是兄弟关系。

B.“王硅、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若仇,不谓今日又同此宴。”这话说明长孙无忌对唐太宗厚遇魏征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C.本段文字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胸襟宽广,即使对魏征这样来自敌对营垒的人也能不计前嫌,委以重用。

D.这段文字体现了唐太宗一贯强调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政治思想。

解析:A(三者是同一人。)

译文:武德末年,魏征担任太子洗马,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为这件事早做打算。太宗杀了隐太子以后,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担心恐惧,魏征慷慨自如,从容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祸。”太宗听了很受震动,对他厚加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都很高兴。魏征也很高兴遇到知已之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如果)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像这样?”贞观三年,多次升迁,担任秘书监,参与朝政。他深谋远虑,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太宗曾对他说:“你的罪过比管仲射中齐桓公的衣带钩更重,我任用你却超过齐桓公任用管仲。近世君臣相互信任,哪里有像你我这样的?”贞观六年,太宗驾幸九成宫,宴请近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征,从前侍奉太子,我见了他们就好像见了仇人,没想到现在却同在宴会上。”太宗说:“魏征从前确实是我的仇人,但他尽心为国,有值得嘉奖之处。我能够选拔并重用他,在先烈面前有什么惭愧的呢?魏征常常犯颜直谏,不容许我做错事,这就是我敬重他的原因。”魏征拜了两拜说:“陛下引导我让我说话,我才敢直谏。如果陛下不采纳我的直言,我又怎么敢冒犯龙颜、触犯忌讳呢?”太宗很高兴,每人赏赐钱财十五万。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辞职,请求担任散官。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拿要职委任你。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金子在矿石中,哪里值得珍贵呢?经过良匠的反复锤炼就成为宝器,就被人珍视。我正用金子比喻自己,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于是不辞职了。

(唐太宗说:“做天子的人,如果是有道之人,那么百姓就会推他做国君;如果是无道之人,就会被百姓抛弃,(百姓)确实值得敬畏啊。”魏征说:“自古丧失了天下的国君,都是在天下安定之后忘记了危难,处于天下大治的景况中而忘记了天下大乱的可能,这就是不能长

久地统治国家的缘故。??我又听古语说:“‘国君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承载船,也能够颠覆船。’陛下以为(民心)可畏,确实像您说的那样啊!”)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1)请给这段选文加上标点。

太 宗 尝 止 一 树 下 曰 此 嘉 树 宇 文 士 及 从 而 美 之 不 容 口 太 宗 正 色 谓 之 曰 魏 征 尝劝我 远 佞 人 我 不 悟 佞 人 为 谁 矣 意 常 疑 汝 而 未 明 也 今 乃 果 然 士 及 叩 头 谢 曰 南衙群 臣 面 折 廷 诤 陛 下 常 不 举 首 今 臣 .幸 在 左 右 若 不 少 顺 从 陛 下 虽 贵 为 天 子 复 何 聊 乎 .

解析:(1)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太宗正色谓之曰:“魏征尝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矣,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乃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臣,面折廷诤,陛下常不举首。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选自《大唐新语》)

(2)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佞(nìn) B.南衙(yá) C.廷诤(zhèng) D.陛(bì)下

解析:A(应为nìng);

(3)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美,赞美。

B.谢,道歉,谢罪。

C.面,当面,名词做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