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构思十八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快速构思十八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2fcb5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5

法把握中心。

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 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而对闰土的写法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的中心思想所决定的。

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 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很少文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11.伏笔与照应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既是一种写作技巧,也是一种构思艺术。有人指出,戏剧艺术中如果第一场的舞台上挂有一把剑,那么这把剑一肯定会在以后的某场中派上用场,否则剑就没有必要挂在那里。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前文提到一件事物,后文必有照应之处,这才符合情理,否则宁可不写。文章中的这种伏笔与照应的结构常常给文章锦上添花,令人拍案叫绝。有人指出,《红楼梦》这部名著中伏笔与照应的地方很多,被称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第一回中借贾雨村吟诗“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为后面第三回贾雨村“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埋下伏笔,而此处又为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埋下伏笔。这种前有伏笔,后有照应的写法,使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勾连,浑然一体。

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呼应。照应有几种:

一是结尾和开头相照应。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

9

结尾又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二是行文中间和前面的伏笔照应。

三是开头和结尾都要和题目照应。这样的照应比较多,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12.铺垫与高潮

铺垫作为一种写作技巧,常需从人物和事件的有关材料入手,为表达中心而蓄积势能、孕育高潮,这个过程势必影响甚至决定文章的结构。因此我们也把铺垫作为组织文章的一种方式。

响雷之后必有暴雨,响雷是暴雨的铺垫;山雨欲来风满楼,满楼狂风乃山雨的铺垫。大自然中如此,社会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铺垫的构思方法。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在开篇点题之后,并没有马上描写“背影”,而是先写父亲在祖母去世和丢了差事的逆境中还来安慰儿子,接着又写父亲在事忙和已经让人陪“我”的情况下,仍坚持亲自送“我”,然后再写上车时反复叮嘱的那些大可不必嘱咐的话,一再渲染父亲的爱子之情,一步一步把感情蓄积得浓郁饱满。最后作者才全力刻画父亲买橘子时艰难的“背影”,行文至此,任是谁都会禁不住和作者一起掬一把浑浊的泪;行文至此,达到高潮。作者靠铺垫建构了一篇传世佳作,在构思方面很是值得学习的。

13.过渡与衔接

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出现间隙或阻隔。

过渡要做到自然灵活、承上启下,语言连贯、彼此衔接,方法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及过渡词三种。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又如《藤野先生》一文,在述说了东京留学生界乌烟瘴气的景象之后,作者接着写道:“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于是文章自然而然地由东京写到了仙台,转接轻妙,天衣无缝。《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在讲完松骨峰战斗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爱,充满了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这段文字承上启下,使文章前后勾连,浑然

10

一体。这就是过渡在文章结构方面的衔接作用。

过渡与衔接讲的是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正是恰当的过渡与衔接把文章的材料 联结成了有机的整体,使整篇文章文脉贯通,浑然一体。 14.先写与后写

在一篇作文中,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是安排文章结构的重要问题。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的不同特点以及主题的不同需要,组织文章内容的先后也有多种情况。

(1)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安排先写后写,这是记叙性文章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倒叙、插叙、补叙也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的,只不过是特殊的形式罢了。

(2)以空间的转换为序来安排先写后写,这也是常见的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以说明文这种文体使用居多。《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即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

(3)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织的办法来安排先写后写。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半夜鸡叫》的结构安排,就既有时间的顺序,也有空间的顺序。

(4)以材料的性质分类来安排先写后写,也就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把表现主题的众多材料依它们的性质加以分类,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去多层次地表现主题。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根据这种方式组织材料的。

(5)以作者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先写后写,如杨朔的著名散文《荔枝蜜》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6)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来安排先写后写。如第一篇例文《懂你》就是按照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来建构、编织素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复杂一点的文章也有几种方式交叉并用的。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守常达变,随时变通,写出来的文章才千姿百态,巧妙各有不同。

15.对比与烘托

把相对或相反的人物、事物、情景前后相叙,加以比照,使人从中有所感悟, 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旨,以增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

11

叫对比。由于对比需要有不同的人物和情景,所以与文章的结构密切相关,成为 构思文章的一个重要方式。对比有时是拿不同的人或物进行对比,如高尔基的 《海燕》,第一部分用海鸥的飞窜、海鸭的呻吟、企鹅的躲藏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作对比,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也有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形成对比的现象。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咬人的狗和被狗咬伤的百姓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写法,是文章构思时运用对比的重要形式。“扬”,指褒扬、赞美;“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贬抑处落笔,这就是欲扬先抑,反之,则是欲抑先扬。这本来是一种写作手法,但这种写作手法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布局,因此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如杨朔的散文名篇《荔枝蜜》,在文章开始说自己小时候被蜜蜂蜇过,因此对蜜蜂总有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蜜蜂顿生敬仰之情。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这种方法常常使情节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阅读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烘托则是用相似或相反的景物或人物从侧面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手法。例如,《海燕》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为海燕提供了活动的环境,同时烘托出海燕的英雄姿态和乐观精神。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而“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发出了胜利的预言家的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烘托出海燕战斗的姿态和豪迈的气概。烘托的写法使文章的结构上下衔接,浑然一体。

16.思路与线索

思路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线路。思路表现在文章中,就是作者为表达思想感情进行构思、谋篇布局的思维过程。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于记叙性文章全文的主线,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连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线索确定得恰当,会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全篇浑然一体。

思路和线索都对文章的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都属于文章构思的范畴。如吴伯箫的散文名篇《记一辆纺车》,全文以纺车为线索,按照“怀念纺车——纺车与延安生活——纺线技术——纺线姿势——纺线竞赛——纺线的意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