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最新2019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33bd1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ce

1.了解诗歌有关的文体常识。 2.学习《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准确朗读并默写。 3.理解这两首诗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联想、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导入新课?了解文体常识?领悟《观沧海》?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 由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出课题,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氛围中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由学生回忆所学的古诗入手,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文学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从了解灿烂文化、回忆所学的古诗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一、了解文体常识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展示关于诗歌的分类,以利于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古诗有一个大致轮廓的整体认识。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融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多用铺陈的手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

45

“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用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赏析《观沧海》,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其学习古诗的经验。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师点拨完成。】 (1)解题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2)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3)写作背景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4)从诗的体裁看,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抒情诗。 2.初读感知,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明确〕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 【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精读,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山岛是那样的高耸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4.品读,师生释疑,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就是,“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5.悟读,合作探究,提炼主旨。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写想象的?

46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明确〕 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突破: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统一了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了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6.背诵全诗。

【多媒体出示图片。】

三、指导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着重理解诗歌意境对表现诗人的情感的作用。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自读后,班内齐读,注意诗人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2.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1)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课件展示,学生组内交流。】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即贬官。 子规:即杜鹃鸟。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2)自主译文【独自译文,而后同桌交流,互相纠错。】

杨花落尽了,杜鹃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五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3.研学诗文。

【教师课件出示如下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完成,然后组内交流,教师明确。】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明确〕 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给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47

〔明确〕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3)诗中哪个词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明确〕 愁心。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唯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明确〕 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以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巨大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

想象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充分地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这也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所以有长久的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 4.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5.背诵诗歌。

【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按照对诗歌的理解背诵。】

以鉴赏古诗的方法指导作结。

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1.默写诗歌《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朗读《短歌行(其一)》,体会诗人的情感。 短歌行(其一)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