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初探(198407)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初探(19840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34ef18f18583d049645909

“性解放”、“性自由”。我们所讲的爱情的忠贞是对确定恋爱关系的双方(夫妻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要求,就是要求男子(丈夫)要对女子(妻子)忠贞、女子(妻子)也要对男子(丈夫)忠贞,这种约束是建立在爱情真的基础上,没有这种约束也就谈不上爱情的美。

恩格斯在第三点中说明了爱情的产生导致了新的道德水准,这是爱情善的道德评价的情感特征,爱情的善是从爱情的美中引伸出来的。爱情既是一个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历史现象,她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就产生,并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历史时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水准,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爱情善的核心就是要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来处理爱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使互爱双方都遵循新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恋爱道德。

以上三点的有机统一的结合就构成了“忠贞不渝、新美如画”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象马克思说的能“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使一个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9)的纯真至善尽美的爱情,正是这种爱情才能产生巨大的魅力和无穷的吸引力,使恋爱双方身心愉快、生活方式优雅、道德品质高尚;正是这种爱情才能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如邓颖超同志指出的那样:“两性的爱,本来是光明正大的事,并不是什么污浊神秘的。但它的来源,须基于纯洁的友爱,美的感情的渐慢浓厚,个性的接近,相互的了解,

5

思想的融洽,人生观的一致??等成份上面。此外,更须两性间得共同的‘学’与‘业’来维系着有移动性的爱情,以期永久。这种真纯善美的恋爱,是人生之花,是精神的高尚产品,对于社会、于人类将来,是有良好的影响的。倘两性爱,如不基于上述的几点,只是因着金钱的诱惑,情势的逼迫,色相的喜好,感情的冲动??而来的,就很危险。一旦目的物变迁或丧失的时候,则对他们的爱恐也不能保持没有变更,或破裂的现象。我们欲使两性生活愉快,社会上充满温和活泼的情景,则必须力求避免这种不良的现象才好。对于男女青年,当予以恋爱的指导和培养,使他们了解恋爱的真谛,走向恋爱的光明道上。”(10)这些话尽管是邓颖超同志在一九二三年为了宣传无产阶级道德观而讲的,但对我们今天处理爱情、恋爱、婚姻等问题,仍有其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它是马克思主义恋爱观的具体体现,所以为了使广大青年能“了解恋爱的真谛,走向恋爱的光明道上”就很有必要来探讨科学的恋爱观──马克思主义恋爱观。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的基本内容

恋爱是指男女双方在互为审美愉悦对象所引起的爱慕的基础上,互相追求、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感情的行为,它是培养爱情并实施爱情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

6

心理过程。

恋爱观是男女之间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对爱情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它是一定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婚姻制度、伦理道德观念等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表现,它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程度.具有阶级性、社会性、 历史性、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恋爱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充满臭铜钱味的恋爱观和恣纵情欲、玩弄异性、奸淫堕落的“恋爱自由”,建立了人类社会最进步的、最科学的恋爱观,它的本质就是男女婚姻自主,其核心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特别是夫妻关系建立在平等、自由、稳定、牢固、纯洁、忠贞的爱情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恋爱观既反对没有爱情基础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包办婚姻,又反对喜新厌旧放荡无羁的资产阶级“恋爱自由”。因此,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认为爱情、恋爱、婚姻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关系到他人和社会利益的事,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

在恋爱程中表现了一个人对他崇拜的偶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是形影不离还是心心相印?是过早的亲昵还是温雅含蓄?马克思认为:“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象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决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如果说,您在同

7

她接近时不能以适合伦敦的习惯方式表示爱情,那末您就必须保持一段距离来谈爱情。明白人,只要半句话就会懂。”(11)固然,伦敦有伦敦表示爱情的习惯方式,中国有中国表示爱情的传统美德,因此在爱情的表达方式上,应该体现本民族的特点和个人的尊严,不能违背本民族的习惯和社会公德,更不能为了单纯的爱而抛弃革命事业,“我不相信那些把个人风流事件同政治混淆起来的妇女在斗争中的可靠和耐性。也不信任那些追在女人裙子后面并给每一人年轻妇女迷信住的男子。不,不!那是同革命格格不入的。”(12)在恋爱表示方式上,李大钊说得好:“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份。应该保持他的自由、神圣、纯洁、崇高,不可强制他、侮辱他、污蔑他、压抑他,使他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13)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认为,人们对爱情的需要既是生理发展的需要又是心理发展的需要,特别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异性间相互的心理需要显得越来越重要,从爱情的萌芽、形成、发展到成熟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人在青年时期,心中容易萌发爱情的幼芽,产生一种潜在而令人兴奋的欲念,它不断地激起内心的骚动和期望,这时期许多青年都把书中的人物或著名的演员当作自己心中的模特儿,当某个人吻合了他(她)理想中的异性,就能唤起他(她)的爱恋,人们所钟爱的对象,往往是第一个打动自己心灵的人,所以有许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