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2015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暑假作业201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3b7544b14e852459fb577c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 ]分泌量的增加和细胞内 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 。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________,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 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 模式调节,当人体内 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6中的 _模式调节分泌量。 22.(本题共9分)海马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学习和记忆储存的重要器官,因此在对阿尔兹海默综合征(AD,俗称“老年痴呆”)的研究过程中,海马区成为了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病变。请回答:

(1)神经元胞体与轴突的相连处叫轴丘,实验表明,刺激轴丘比刺激其余部位容易引起神经兴奋,其可能的原因是轴丘部位 数量多。(2分)

+

(2)神经纤维某部位兴奋时膜外为 电位,此处Na浓度为膜外 膜内。(2分) (3)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 ,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4)乙酰胆碱与 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若某种毒素作用使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将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 。 23.(本小题共11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69 5+ 62 6+ 63 7+ 72 8+ 64 9+ 55 10+ 11+ ≥12 42 39 264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图1

图2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2

24.(本小题共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2分)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分)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分)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1分)

生物暑假作业(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如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 B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B.据图可以推断出a浓度低于b浓度

C.在图示的过程中激素A和B属于协同关系 D.激素A、B分别表示乙烯和赤霉素

2.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具有两重性 B.乙烯是指由成熟的果实产生的激素 C.赤霉素能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D.脱落酸能够解除种子的休眠 5.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植物生命活动

B.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C.在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起了主导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6.科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向光性发现的激素是( ) A.脱落酸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IAA

7.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10.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11.某山区坡地因树木过度砍伐而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了治理环境,人们采取了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右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所用的调查数据主要是采用样方法得到的 B.在a年内,物种①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物种③比物种①、②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D.若气候适宜,群落在c点后,灌木将持续占主导地位

12.某学生进行探究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每小

2

格高度为0.1mm,面积为1/400mm)进行计数。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一天的显微镜镜检结果,乙图是7天内根据镜检绘制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稀释后再计数 B.乙图中第4~7d酵母菌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产物如CO2也会影响实验数据

13.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以下哪项不符合“甲减少,乙随之减少” ( )

A.一片森林,甲:乔木 乙:菟丝子(一种寄生植物) B.一片草原,甲:昆虫 乙:食虫鸟 C.一块农田,甲:大豆 乙:大豆根瘤菌

D.一个池塘,甲:水葫芦(一种漂浮植物) 乙:浮萍(一种漂浮植物)

14.有一种生活在热带的果蚁,将自己含有蛋白酶的排泄物排在收集来的落叶上,用这些落叶来培养真菌,然后以腐叶做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落叶中纤维素的分解 B.果蚁与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果蚁从落叶中同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残渣传递给真菌 D.果蚁和真菌都是分解者,共同促进碳、氮元素的循环

15.生物群落演替过程中,P为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为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P/R逐渐减小,到顶级群落时,P/R<1 B.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C.退耕还林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D.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的过程中,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于开放

16.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地群落演替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B.常绿阔叶林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草丛 C.常绿阔叶林抵抗力稳定性比针叶林更强

D.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17.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18.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

B. 罗氏沼虾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罗氏沼虾所同化的能量

C. 绿藻、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过程属于能量流动的输入过程 D. 绿藻和蓝藻之间、露斯塔野鲮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