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上的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667641a8956bec0975e3a6

环境等的承载力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已经难以为继。同时,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也比其他地方更早、更尖锐地显现出来。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特区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正承受 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显然,守摊子没有前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重新焕发特区“拓荒牛”那种激情和胆魄,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迎难而上、克难而进,勇立潮头、再创新业,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在新的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深圳寄予厚望。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底视察广东时要求我们,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国务院批复的《珠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圳要努力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圳,要敢于向世界先进城市“叫板”,努力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生力军。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过去30年打下的坚实 基础,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进程中,深圳一定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望未来,要按照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要求,瞄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下去,到本世纪中叶,让深圳发展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

13

成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时尚创意中心;成为市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平安和谐,发展模式、体制机制、文明法治更加完善并具有较强辐射引领作用的先进城市;成为多元文化交流汇聚、多元文明和谐共生,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的东方魅力都会!

今后5年,将是在过去30年的基础上,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的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为努力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而奋斗。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未来5年工作的目标是:到 2015年本市生产总值超过1. 5万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国家创新型城市率先建成,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 步,人民生活更为殷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为实现长远奋斗目标迈出重要步伐。

做好今后5年的工作,必须坚持“追求‘好’,、力争‘快,’、坚持‘特’、突出‘新’,、立足‘干’”的总体原则。

——追求“好”,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指针,使

14

各项工作的思路、目标、任务都自觉服从于“好”,服从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深圳加快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

——力争“快”,就是要继续保持勇于争先、时不我待、大干快干的工作理念和作风,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责任感、紧迫感。

——坚持“特”,就是要牢记特区使命,继续先行先试,善于改革、大胆尝试,推动开放、引领潮流,把特区的旗帜举得更高、把特区的牌子擦得更亮。

——突出“新”,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和法宝,不断更新观念、求新求变,以创新的思维开拓新路、以 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以创新的环境增强优势,加快建设创新 型城市步伐。

——立足“干”,就是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全市上下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中大力弘扬“想干、敢干、快干”的精神,积极主动、奋发有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在特区建立30年的新起点上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为实现新的目标,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实施以下八大战略性举措;

(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路径和主攻方向,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 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实现产业结构全面调整优化、消费拉动作用显著提升、外贸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使深圳

15

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是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支持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做优做强,推动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带动整体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建设“智慧深圳”、“低碳城市”,整合资源、超前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互联网、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改制上市 做强做大。有序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鼓励和支持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加快转型。二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园区集聚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加快推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大产业链高端环节和关键缺失环节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更多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布局深圳,以太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提升、区域开发和城市发展。加大各类产业园区整合引导力度,推进园区整体规划、整体开发、整体配套、整体发展,强化园区服务功能,重点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高附加值 产业集群。三是优化需求结构,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和渠道。大力促进消费增长,加快消费载体、消费结构、消费内容升级,支持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以高水平旅游会展业发展吸引海内外高端人群,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继续促进出口增长,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提升出口市场多元化水平,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应对各类国际贸易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