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9a60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3

6) 碘坑现象及形成原因。 1) 反应堆在某一功率下运行较长时间后,氙135的衰变和俘获反应的消失速度与生成速度相等,即与碘135的衰变速度相等,碘135和氙135都达到了平衡状态。 2) 此时停堆(降功率),氙的俘获反应不再发生(或减小),氙的消失途径只能(或主要)通过衰变消失,而碘也不再生成(或生成速度减小),因为碘的半衰期小于氙的半衰期,即单位时间内的由碘生成氙的速度大于氙的衰变消失的速度,因此,氙的浓度比停堆时的浓度呈上升趋势。 3) 因为反应堆已停堆(或降功率),碘不再生成(或生成速度变小),因此氙的浓度在达最大值开始下降,直至衰变到很少(或到达新的浓度,比原功率下小)。 4) 氙起到吸收中子的作用,因此,反应性变化上体现出碘坑。 7) 氙振荡的危害、产生条件及克服方法。

氙振荡的危害是:引起局部功率上升,使燃料元件局部过热,导致燃料元件的损害;堆内温度场交替上升,加速堆内材料的应力破坏。

反应堆尺寸较大;通量密度较高;对热中子通量密度有显著的扰动。 大的负温度系数;移动控制棒加以补偿。 8) 反应堆启动和停堆后的钐毒变化趋势。

9) 燃耗深度、卸料燃耗和平均卸料燃耗的定义。 单位质量核燃料所发出的总能量; 从堆芯中卸出燃料所具有的燃耗;

从堆芯中卸出一批燃料所具有的平均燃耗; 10) 转换比或增殖比的定义。

产生的易裂变核数与消耗的易裂变核素之比;当大于1时,称为增殖比。

第五章 温度效应和反应性控制(4学时)

1) 反应堆的温度效应的定义;主要由哪几种原因造成?

堆芯材料密度的变化;引起中子温度的变化;铀核共振吸收的变化。

2) 什么是燃料温度系数?燃料温度变化时主要影响六因子中的哪些因子,其与燃料温度的变化关系怎样(“面子工程”),与燃耗的变化关系怎样? 燃料温度变化1K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p

3) 什么是慢化剂温度系数?慢化剂温度变化时主要影响六因子中的哪些因子,其与水铀比的变化关系怎样,与燃耗的变化关系怎样?

慢化剂温度变化1K时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慢化剂温度上升时,η下降(U238吸收增加,U5吸收裂变比增加);f上升;p下降(慢化能力变小,谱变硬);PL下降(N下降,慢化长度和扩散长度下降);

慢化不足时,肯定下降;过慢化时,上升;

4) 反应堆温度系数与反应堆稳定运行的关系?

5) 空泡系数和功率系数的定义。功率亏损现象。 堆芯内蒸汽体积含量变化1%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反应堆功率增加1MW或1%所引起的反应性变化;

反应堆功率增加时,反应性下降;注意在反应堆降功率时,引入正反应性。

6) 了解影响反应堆反应性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反应性控制任务有哪些?反应性控制的原理有哪些?R=?iNisi(E)fk。压水堆反应性控制方法是什么?

硼浓度;温度(燃料和慢化剂);毒物氙135和钐149;控制棒位置的变化;燃料的燃耗;可燃毒物的燃耗。

紧急控制;功率调节;补偿控制。

改变吸收;改变慢化性能;改变燃料含量;改变中子泄漏。 控制棒、固体可燃毒物棒和硼酸三种控制方式相结合。

7) 反应堆在启动过程、长期运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调节反应性的?(了解)

8) 控制棒在反应堆内对中子通量分布有何影响?控制棒的积分价值和微分价值定义,有什么特点?控制棒的干涉效应。

一根(或一组)控制棒插入堆芯时,所控制的反应性; 一根(或一组)控制棒单位长度所控制的反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