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核反应堆物理-复习重点--答案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9a60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3

9) 卡棒准则、停堆深度的定义。 卡棒准则:反应堆在任何工况下,当一束反应性价值最大的控制棒在堆芯顶部被卡住而不能下插时,也能实现反应堆冷态停堆。

停堆裕度:假定最大价值的一束控制棒卡在堆外,其余所有控制棒全部插入堆内,由此使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的反应性总量称停堆裕度,或称停堆深度。 10) 可燃毒物有哪两种布置方式,哪种布置方式好,为什么? 均匀布置和非均匀布置,非均匀布置好; 引入的反应性变化变化量小。

11) 使用化学补偿容易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

对反应堆的影响较为均匀,有利于降低功率峰因子,提高堆的平均功率;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不占栅格,不设驱动机构,简化堆的结构,提高经济性。

响应慢;可能出现正的温度系数。

12) 为了保证慢化剂温度系数,是否控制硼酸浓度。 需要控制。

第六章 核反应堆动力学 (4学时)

1) 裂变过程中释放的中子可以分为两类,哪两类?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时间特性。

2) 中子的平均寿命和堆内中子平均寿命的定义。

裂变中子在无限介质内经历慢化、扩散直至被吸收所经历的平均时间; 裂变中子在反应堆内经历慢化、扩散直至被吸收所经历的平均时间; 两者之间的关系。

3) 不考虑缓发中子和考虑单组缓发中子时,反应堆功率与keff或反应性的关系

主要问题在瞬发中子的平均寿命上。10-4s到0.1s。

4) 反应堆的周期和倍周期

反应堆功率上升e倍所经历的时间; 反应堆功率上升一般所经历的时间;

5) 缓发中子份额和总份额

第i组缓发中子占中子(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的比例; 所有组缓发中子份额之和。

6) 临界、缓发临界、瞬发临界和瞬发超临界,对应的keff或反应性多大

7) 倒时方程(是反应堆周期和引入反应性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堆芯燃料管理(2学时) 1) 核燃料循环的定义。

铀矿的开采,燃料元件制备,燃料在反应堆内的“燃烧”,直到从卸料元件中回收燃料这样一个全过程。

2) 堆芯燃料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性(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降低核电厂的燃料成本);

3) 换料周期和循环长度的定义 两次停堆换料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常以等效满功率天(EFPD)来表示核电厂一个运行循环所经历的运行时间。

4) 换料方式有哪两种? 不停堆连续换料,停堆换料

5) 有几种装料方案,特点是什么? 均匀装料:

寿期初功率峰因子过大,限制功率输出;寿期末功率分布理想,但已得换料。

内外装料:

? 新燃料在最中心,燃耗高的在外层,中子泄漏少,燃料价值高;反应堆的压力容器的快中子辐照损伤小;

? 堆芯中央的中子通量密度和功率最高,功率分布不均匀因子大;

外内装料:

堆内功率分布均匀;中子泄漏损失大,影响剩余反应性;对压力壳辐照损伤大;

外内交替装料:

? 与外内换料相比:

– 降低了全堆和局部功率峰因子; – 换料量减小; – 平均燃耗较深

低泄漏装料:

减小中子泄漏,燃料利用率高,延长堆芯寿期;

快中子泄漏减少,降低了压力壳的辐照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功率峰峰值可能在任何时候出现,需要进行仔细计算; 为降低功率峰值,增加可燃毒物后,有一定的反应性惩罚。

第八章 反应堆启动中的物理问题(2学时)

1) 反应堆处于次临界状态,堆内有外加中子源,中子密度的变化情况。

S0N?1?keff

2) 1/M外推法的原理及外推曲线凹凸的安全性。 计数率与控制棒棒位的关系

3) 向临界过渡中的安全要求

? 试验程序需经过安全当局审查批准;完善的操作规程和详细明确的岗位; ? 为克服测量装置的盲区,可安装专门的监测装置; ? 引入外加中子源,向临界过渡,外推曲线不能为凸; ? 向临界过渡过程中,反应性添加量1/3~1/2。 ? 接近临界时,反应性的添加量每次不得超过2×10-4/s; ? 很接近临界后,方可由次临界向临界过渡; ? 引入正反应性时,单一方法原则;

? 反应堆功率上升速度不能太快,即反应堆功率上升周期小于26s(1DPM); ? 逼近临界时,防止一回路平均温度变化; ? 硼浓度稀释后(尤其防止正慢化剂温度系数),用控制棒外推临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