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反思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学反思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b79213767f5acfa1c7cdfa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认识素数和合数》

教学反思

—— 教师:吴群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认识素数和合数》,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素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50以内的素数。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数的一些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是理解素数和合数的意义、掌握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和合数的方法。、难点是记住50以内的素数。

本节课由于需要用思维导图、课件,黑板、教材等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思路必须清晰。否则课堂将会出现混乱情况。基于学生在前面学过倍数和因数及我对学生的估计,学生可能会按因数的个数分成多类。在教学设计时,我在例题中添上了数12。这节课学生对内容掌握得比较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思维导图上提炼关键词欠缺,针对这节课,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课前充分估计学生,达到预设的目的。

在上课时,我先从找一个数因数入手,为学习素数和合数做好铺垫。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出示例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找出2、3、5、6、8、9、12各数的因数。接着教师追问:如果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说说,学生汇报。生1:分为两类,2、3、5只有两个因数,分为一类,6、8、9、12有两个以上因数分为一类,我接着问:还有其他不同的分法吗?生2:我同样将2、3、5分为一类,6和8都有4个因数分为一类,9有3个因数分一类,12有6个因数分一类。我接着追问:100你认为应该又分一类吗?这样一问,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该生的回答完全在我的估计这内,也达到了我多添12这个数

的目的。按照因数的个数,像生1的分法,分成素数和合数。同时让学生知道6、8、9、12为什么这些数分成一类,即有3个因数或3个以上的因数。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如课堂的掌控能力,对教学的预设及生成,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我对学生的充分估计,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有了凡是因数达到3个或3个以上的数都叫做合数这一知识的生成。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要聚集在思维层,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教会学生知识,用知识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前提。学生理解能力欠缺,无法理解,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本节课我以边上课边出示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是初次正式的绘制思维导图,图中内容之间的关系分得不够清楚,对提炼关键词还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选择适合用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研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从而提升我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以思维可视化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必须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在解决问题时,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画思维可视图,让学生理解题目,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以思维可视化技术提升小学生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深钻教材,挖掘教材。

为了突破教材中如何将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素数和合数这一难点。在教学时,我在例题中多增加找12的因数。这样让学生产生质疑,究竟怎样分类才合理、简单?充分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了解什么样的数是素数,什么样的数是合数。

四、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学生经历一种探索,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考的体验。要留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儒家文化所谓的“金榜题名”,强调“苦读书”,学生就是我们口中的“书呆子”。我们不能把学生教“呆”。如果学生不会收集资料、不会交流、不会自主探索,失去了课堂上的“自由”,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我们要注

重问题触动,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思考,使学生思维潜力得到挖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课堂中所以思考都有基于学生,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