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和意义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国古代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bedca027284b73f3425070

的神人,神射手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

精卫填海: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叫)。是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复仇精神,金石般意志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海外西经》)

神话体现的思想观念与民族精神

阴阳五行观念、忧患意识(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精神不同),厚生爱民意识(构木为巢、鉆燧取火、神农尝百草以身试毒、商汤以身祷于桑林求雨及网开三面、后羿求不死之药),先民的反抗精神

三、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主客未分,以己观物,万物有灵、天人感应思想 2.具体、形象思维 3.感性体验 4.象征、隐寓

四、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散失原因:

神话历史化(理性原则下的删削与改造)

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轻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修齐治平实用为教,不言怪力乱神,太古荒唐之说不为道,其后无所光大。(鲁迅)

道教影响下的仙化:黄帝乘龙上天,西王母

神话是文学的渊源,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我们可通过神话得知初民的生活和思想,可以作为古代历史的影子。神话故事对于后代文学艺术的创造给予很大影响。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

9

素材, 一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如希腊神话对荷马史诗的影响,为欧洲后代诗歌、小说、戏剧、雕刻等艺术创造提供了无穷丰富的材料。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中国亦然,古代神话对庄子、屈原文学内容和色彩的影响很大,阮籍、郭璞、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词亦然,古代小说、戏曲、石刻、绘画等常采用神话题材,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思考:比较我国古代神话和西方古代神话之异同。

第二章《诗 经》 第一节《诗经》概貌

一、《诗经》产生时代的社会形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产生地域约相当于现在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诗经》基本上都是周诗。

周代社会以农业为主,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瓜瓞》诸篇可以看到,周民族靠农业发展起来,从始祖后稷教人民耕种,公刘居豳,古公亶父迁居岐山,到文王、武王最终建立周王朝,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密切相关。《诗经》中大量农事诗如七月、噫嘻、臣工、丰年、载芟、良耜等反映了周人重视农业生产的情形。

土地国有,井田制,分封制:一切土地为周王所有,周王分封土地给诸侯和贵族,驱使庶民、奴隶为其劳作、耕种。“千藕其耘”。

神道设教的宗法制社会结构:上帝神、祖先神(先王),政治宗教伦理的天人合一

《礼记〃祭仪》:子曰:气也者,神之盛者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

敬神畏鬼,敬天法祖,尊德奉孝。敬德以配天,奉孝以法祖。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人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

10

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团体。 人受命于天,称天子,有德者方受命;子孙受命于先王,故法先王。 二、编订和体制

《诗经》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产生年代跨度五百多年,作者涵盖社会各阶层,多不可考。周朝乐官制作乐歌、公卿列士陈诗献诗以及由各诸侯国乐师采集来的民歌,最后集中到周王室的乐官太师那里,由他们对之加工整理,然后编订成书。传有孔子删定《诗经》之说,在孔子出生以前大概已有三百余篇的定本。而孔子对《诗经》下过很大功夫,《论语》载:孔子“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能在孔子时代,《诗经》音乐已发生错乱,于是孔子对其改定,使之合于古乐原状,并以之作为学生教科书。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本来有311篇,其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笙诗,有目无辞,故现存305篇,都是歌词。根据乐调和内容不同,分风、雅、颂三类。风指十五国风,各诸侯国的土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诸侯国的民歌,共160篇。雅,朝廷正乐,指西周王畿乐歌,有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乐歌,多为舞曲。有周颂31篇,鲁颂4,商颂5。

周初成康时期,社会安定,矛盾缓和,去古未远,神鬼至尊观念牢笼人心,当时的诗歌是为宗教服务的颂歌(周颂、大雅大部分)。后来社会进化、人事日繁,经济政治发展,理性主义萌发,诗歌开始走出宗教领域,进入宫廷、社会。大小雅中的宴会诗、田猎诗以及记载民族开创发展的史诗便是此时期作品。昭穆以后,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王室威

11

望衰弱,礼崩乐坏,诸侯吞并,人民穷苦,人心怨乱,天命观念遭到质疑,人们发出怨天尤人的呼声。古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便是此类诗歌代表。(大雅小部分、小雅大部分、国风大部)。鲁颂、商颂也是平王东迁以后作品。十五国风,豳风最早,西周时期产生,二南一部分属于西周作品,其余大部分为东周时期作品,这些以抒情言志为主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极高成就。 三、《诗经》的功能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社会教化的功能。主要用于宗庙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具有典礼、讽谏、娱乐、外交等功能。

郑樵《通志》: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大序》:下以风刺上,下以风化下,主文而谲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陈诗观风:《礼记〃王制篇》: 岁二月,(天子)东巡守,至于岱宗,……觐诸侯。……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

《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又云:?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献诗陈志: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左传〃隐公三年》)

狄人伐卫……灭卫。……卫之遗民……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左传〃闵公二年》)

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同上)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文公六年》)讽谏

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小雅〃巷伯》) 矢诗不多,维以遂歌。(《大雅〃卷阿》)

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