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01-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2:押轴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苏省苏州市2001-2019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专题12:押轴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c1f68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3d

数学试卷

3. (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7分)已知:⊙O1与⊙O2外切于点P,过点P的直线分别交⊙O1、⊙O2于点B、A,⊙O1的切线BN交⊙O2于点M、N,AC为⊙O2的弦, (1)如图(1),设弦AC交BN于点D,求证:AP?AB?AC?AD;

(2)如图(2),当弦AC绕点A旋转,弦AC的延长线交直线BBN于点D时,试问:

AP?AB?AC?AD是否仍然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1)证明:连结PC,过点P作⊙O1与⊙O2的公切线EF。 ∴?APF??C。

又∵BN是⊙O1的切线,∴?MBP??EPB。 又∵?EPB??APF,∴?MBP??C。

又∵?A??A,∴?APC∽?ADB。

APAC,即AP?AB?AC?AD。 ?ADAB (2)仍成立。证明如下:

连结PC,过点P作⊙O1和⊙O2的公切线EF。

∵BN是⊙O1的切线,∴MB?MP。∴?MBP??EPB。 ∴?ABD??APE。

又∵?ACP??APE,∴?ABD??ACP。 又∵?A??A,∴?APC∽?ADB。 ∴

APAC,即AP?AB?AC?AD。 ?ADAB【考点】相切两圆切线的性质,弦切角定理,切线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连结PC,过点P作⊙O1与⊙O2的公切线EF。根据弦切角定理可得

?APF??C,由BN也是⊙O1的切线,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MB?MP,从而根据等腰三

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MBP??EPB,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到?MBP??C。

数学试卷

又?A??A,从而?APC∽?AD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

(2)同(1)可以证明。

4.(江苏省苏州市2002年7分)如图,梯形OABC中,O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4,0)、(14,3)、(4,3)。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其中点P沿O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中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秒,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分别写出这时点Q在OC上或在CB上时的坐标(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 (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秒,如果点P与点Q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恰好为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

①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这时点Q所经过的路程和它的速度;

②试问:这时直线PQ是否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求出相应的x的值和P、Q的坐标;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当点Q在OC上时,如图,过点C作CE⊥OA于点E,过点Q作QF⊥OA于点F。

依题意,有OE=4,EC=3,OC=5,OQ=2x。 由△OCE∽△OQF得 即

OQOFFQ, ??OCOEEC2xOFFQ。 ??5438686∴OF=x, FQ=x。∴当点Q在OC上时,点Q的坐标为(x,x)。

5555当点Q在CB上时,如图,过点C作CM⊥OA于点M,

过点Q作QN⊥OA于点N。

∵CQ=2x-5,∴OM=4+2x-5=2x-1。

又MQ=3,∴当点Q在CB上时,点Q的坐标为(2x?13,)。

(2)①∵点P所经过的路程为x,点Q所经过的路程为OQ,且点P与点Q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恰好为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

数学试卷

∴x+OQ=

1(14+3+10+5),即OQ=16-x。 216?x ∴点Q所经过的路程为16-x, 速度为。

x ②不能。理由如下:

当Q点在OC上时,如图,过点Q作QF⊥OA于点F。 则OP=x,QF= (16?x)?。

35133?(16?x)?x?x(16?x)。 251013又∵S?OABC???10?14??3?36,∴令x(16?x)?18,解之,得

210∴S?OPQ?x1?10,x2?6。

∵当x1?10时,16?x?6,这时点Q不在OC上,故舍去;

当x2?6时,16?x?10,这时点Q不在OC上,故舍去。

∴当Q点在OC上时,PQ不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

部分。

当Q在CB上时,CQ=16-x-5=11-x, ∴S梯形OPQC?∵

133?(11?x?x)?3?。 2233?18, 2 ∴当Q点在CB上时,PQ不可能同时把梯形OABC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综上所述,这时PQ不可能同时平分梯形OABC的面积。

【考点】动点问题,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当点Q在OC上时,作直角三角形OCE和OQF,由二者相似即可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当点Q在CB上时,过点C作CM⊥OA于点M,过点Q作QN⊥OA于点N,即可得出OM=4+2x-5=2x-1,从而求出此时点Q的坐标。

(2)①由点P与点Q所经过的路程之和恰好为梯形OABC的周长的一半,列出等式,

x+OQ=

1(14+3+10+5),即可求出点Q所经过的路程。用路程÷时间即可求得速度。 2 ②分Q点在OC上和Q点在OC上,分别讨论即可得出结论。

数学试卷

5. (江苏省苏州市2003年7分)如图1,⊙O的直径为AB,过半径OA的中点G作弦CE⊥AB,在CB上取一点D,分别作直线CD、ED,交直线AB于点F、M。 (1)求∠COA和∠FDM的度数; (2)求证:△FDM∽△COM;

(3)如图2,若将垂足G改取为半径OB上任意一点,点D改取在EB上,仍作直线CD、ED,

分别交直

线AB于点F、M。试判断:此时是否仍有△FDM∽△COM?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解:(1)∵AB为直径,CE⊥AB,∴AC?AE,CG=EG。

在Rt△COG中,∵OG=

1OC,∴∠OCG=30°。∴∠COA=60°。 2又∵∠CDE的度数=CAE的度数= AC的度数=∠COA的度数=60°, ∴∠FDM=180°-∠CDE=120°。

(2)证明:∵∠COM=180°-∠COA=120°,∴∠COM=∠FDM。

12?GM?GM在Rt△CGM和Rt△EGM中,?,∴Rt△CGM≌Rt△EGM(HL)。

CG?EG?∴∠GMC=∠GME。

又∵∠DMF=∠GME,∴∠GMC=∠DMF。∴△FDM∽△COM。 (3)结论仍成立。证明如下:

∵∠EDC的度数=CAE的度数=AC的度数=∠COA的度数, ∴∠FDM=180°-∠COA=∠COM。 ∵AB为直径,∴CE⊥AB。

12?GM?GM在Rt△CGM和Rt△EGM中,?∴Rt△CGM≌Rt△EGM(HL)。

CG?EG?∴∠GMC=∠GME。∴△FDM∽△COM。

【考点】圆周角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