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造纸)造纸厂废纸造纸项目分析报告书报批稿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最新版)(造纸)造纸厂废纸造纸项目分析报告书报批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cdd25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c6

Cp—污水中污染物浓度,mg/l; Qp—污水排放量,m3/s;

Ch—上游来水中污染物浓度,mg/m3; Qh—河水流量,m3/s。

(3)水文条件的选择

由于小溪沟的水量较小,枯水期经常断流,因此,本评价选用的水文参数中,Qh和Ch均为0。

(4) 排放负荷的确定

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负荷见表5-5。

表5-5 建设项目废水排放源强 流量 0.0066m3/s (5)预测内容 本评价只预测建设项目实施以后,小溪沟建设项目排水口下游河段的水质情况。

(6)预测结果

利用上述模式及选定的参数,经计算,小溪沟建设项目排水口下游河段的水质中,COD=150mg/l。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的Ⅲ类水域标准。

COD排放浓度 150mg/l 5.2.2 废水排入新安江

(1)预测因子

根据建设项目废水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预测因子选取COD。 (2)预测模式

由于新安江歙县江段水流速度比较大,枯水年最小日平均流速在0.7m/s左右,污染物在污染带的生物降解作用相对较小,可以略去。

小溪沟入新安江口所在江段水深约为江宽的1/20,江心水流速度通常比岸边大4~5倍,抑制了污染物向江中心扩散,再加上废水沿岸边排放,因此,横向扩散距离远小于江宽,而且岸边水深较浅,竖向扩散达到混合均匀的时间较短,所以评价选用二维稳态混合模

式:

式中: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C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Qp-废水排放量,m3/s; H-平均水深,m;

My-横向混合系数,m2/s;

x-与河流主流方向一致的坐标,m; u-x方向流速;m/s;

y-与河流主流方向垂直的坐标,m; B-河流宽度,m。 (3)水文条件的选择

根据新安江歙县江段水文资料,本评价选用的水文参数详见表5-6。

表5-6 预测采用的水文参数

流量(m3/s) 357 (4)横向混合系数My的确定 My=(0.058H+0.0065B)(gHI)1/2

式中:I-河流底坡坡度,m/m。本评价采用同类型河流的调研数据。

(5)排放负荷的确定

建设项目投产后,排放负荷见表5-5。 (6)预测内容

本评价只预测建设项目实施以后,新安江歙县江段小溪沟入新安江口下游江段,两个水质现状监测断面的COD浓度变化情况,这两个断面分别位于下游200米和1000米处。

(7)预测结果

利用上述模式及选定的参数,经计算,小溪沟入新安江口下游200米处的COD浓度由现状的6mg/l增加至6.2mg/l,下游1000米上的COD浓度由现状的7mg/l增加至7.1mg/l,均满足《地表水环

流速(m/s) 0.7

境质量标准》(GB)中的Ⅲ类水域标准。

5.3 排水路线的确定

由上述预测分析可知,建设项目实施以后,废水治理达标后如果排入小溪沟,将使小溪沟的水域功能发生改变,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中的Ⅲ类水域标准;如果排入新安江,对新安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小,不会改变新安江歙县江段的水域功能。

因此,本评价认为,治理达标后的废水必须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新安江。

6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1 采样点布设

根据评价区域主导风,结合环境功能区布点为原则,在建设项目拟建厂址处设置1个采样点进行监测。

6.2 监测时间及频率

***市环境监测站于2004年5月26日~28日,进行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取监测,连续监测三天,每天采样四次。

6.3 监测采样及项目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大气部分)》进行,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按GB表2中规定的方法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进行,详见表6-1。

表6-1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污染物名称 SO2 TSP 分析方法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重量法 方法来源 GB/T GB/T 6.3.1 评价标准 根据***市歙县环保局对本项目评价执行标准的确认函的规定,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中SO2和TSP执行G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其标准值见表1-1。

6.3.2 监测结果及分析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2004年5月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如表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