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毕业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变速箱毕业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dbf02d3169a4517723a38e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图6.1内锥式锁销同步器

1—滑动齿套 2—同步环 3—齿轮 4—锁销 5—钢球 6—销

第二阶段,司机用力推换挡手柄,通过换挡拨叉把力F 传给滑动齿套,再经过锁止元件作用在摩擦面上。由于?3??1,在摩擦面上产生摩擦力。在摩擦力矩的作用下,滑动齿套1和齿轮3的转速逐步趋近,即角速度差不断减小。

第三阶段,滑动齿套1和齿轮3的转速达到相等,即达到同步,摩擦力矩消失,而轴向力F(司机作用的换挡力)仍作用在锁止元件上,它使整个输入端转动一个角度,从而使锁止元件解除锁止状态。这时滑动齿套1和锁销上的斜面相对移开,滑动齿套相对锁销4做轴向移动,与齿轮3上的接合齿进入啮合,这就完成了同步换挡。

锁销式同步器根据同步环锥面不同,分为外锥式和内锥式两种。图6.1所示为内锥式锁销同步器,图6.2所示为外锥式锁销同步器。

图6.2外锥式锁销同步器

35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第七章 变速器的操纵机构

根据汽车使用条件的需要,驾驶员利用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完成选挡和实现换挡或退到空挡。

变速器操纵机构应当满足如下主要要求:换挡时只能挂入一个挡位,换挡后应使齿轮在全齿长上啮合,防止自动脱挡或自动挂挡,防止误挂倒挡,换挡轻便。

用于机械式变速器的操纵机构,常见的是由变速杆、拨块、拨叉、变速叉轴及互锁、自锁和倒挡锁装置等主要零件组成,并依靠驾驶员手力完成选挡、换挡或退到空挡工作,称为手动换挡变速器。

变速器杆力传动比的范围一般是:直接操纵时多为5~7;当变速杆装在转向管柱上时多为6~8.本设计采用直接手动换挡变速器。

操纵方式:

1. 直接操纵手动换挡变速器

变速杆直接安装在变速器上,并依靠驾驶员手力和通过变速杆直接完成换挡功能的手动换挡变速器,称为直接操纵变速器。这种操纵方案结构最简单,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单轨式操纵机构应用较多,其优点是减少了变速叉轴,各挡同用一组自锁装置,因而使操纵机构简化,但它要求各挡换挡行程相等。采用直接操纵方式换挡的前提是变速器离司机较近。

2. 远距离操纵手动换挡变速器

在变速器离驾驶员较远时,需通过转换机构才能完成换挡功能。

司机用手拨动变速器杆时,它驱动一套连杆机构,通过它们完成换挡。为使这套机构能够正常工作,对它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且各连接件间隙不能过大,否则,换挡手感不明显,并且变速器杆容易颤动。为满足上述要求,变速杆支座应固定在受车架变形、汽车振动影响较小的地方,最好将换挡传动机构、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连成一体,以避免对操纵有不利的影响。

3. 电控自动换挡变速器

尽管有级式机械变速器应用广泛,但有换挡工作复杂、对驾驶员操作技术要求高并使驾驶员容易疲劳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固定轴式机械变速器基础上,通过应用计算机和电子控制技术,使之实现自动换挡,并取消了变速杆和离合器踏板。驾驶员只需控制油门踏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就能自动完成换挡时刻的判断,接着自动实现收油门、离合器分离、选挡、换挡、离合器接合和回油门等一系列动作,使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简化操纵并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36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结论

对于本此设计的变速器来说,其特点是:扭矩变化范围大可以满足不同的工况要求,结构简单,易于生产、使用和维修,价格低廉,而且采用同步器挂挡,可以使变速器挂档平稳,噪声降低,齿轮不易损坏。此变速器通过较大的变速器传动比变化范围,可以满足汽车在不同的工况下的要求,从而达到其经济性和动力性的要求;变速器用结合套,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使汽车变速器操作舒适度增加,齿轮传动更平稳。本着使用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在各部件的设计要求上都采用比较开放的标准,因此,安全系数不高,这是本次设计的一点不足之处。

再者本设计在过程及方法上还存在很大不足,因为个人能力及知识水平有限,所以变速器材料、刚度、耐用度等等许多方面还需要考核,诚请各位老师指正,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继续学习和努力。

37

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设计

致谢

经过努力,终于完成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

做设计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企业职位面临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的做,真正做到林论时间相结合。

总之,通过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

感谢指导老师朱桂英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多方面的入微关怀和帮助。

38

参考文献

[1] 汽车设计[M].第一版.吉林: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1978:115 [2] 汽车设计[M].第一版.吉林: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1978:118 [3] 汽车设计[M].第一版.吉林: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1978:120

[4]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安琦,顾大强.机械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4~138

[6]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M].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6~221 [7]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7页

[8]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40页

[9] 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2卷。5-152页 [10] 机械设计手册,第三版,第2卷。5-152页

[11]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2]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4]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M].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6~221 [15] 安琦,顾大强.机械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4~1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