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8年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af1e00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7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22.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3.选文第②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分)

2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 分) 25.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 分)

26.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三、综合性学习能力考查(10 分)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27.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3分)

28.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3分)

29.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2分)

30.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2分)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四、写作能力考查(50 分)

31.请从下面两个选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⑴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⑵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工作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过分追求便捷、享受便利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生坚守的东西。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省:在

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个人经历,也可以就此发表你的看法和感情等。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查(30分) 1.(3分)C 2.(3分)C 3.(3分)A 4.(3分)B 5.诗词默写(共8分,每空1分)

⑴烽火连三月 ⑵柳暗花明又一村

⑶择其善者而从之 ⑷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走进名著(共4分,每空1分)

⑴关羽 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古城会斩蔡阳、义释老黄忠) ⑵罗曼·罗兰 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 7.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共2分,每空1分) 示例:

若要有聪明的头脑,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若要有优雅的姿态,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 若要有勤劳的双手,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 若要有良好的修养,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 若要有美好的心灵,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8.语言的实际运用(共4分,每空2分) 略。(要求语言文明得体、简洁清楚。给120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清事发地点和伤情。给刘明父亲的电话:告知自己的身份、刘明的伤情及已联系120的情况) 二、阅读能力考查(60分) (一)阅读《蒹葭》,完成9-11题。(7分) 9.(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思对即可) 11.(3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2-16题。(18分) 12.(4分) ⑴热水 ⑵通“披”,穿 ⑶破 ⑷毫无,一点也不

13.(4分)

⑴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4.(3分)

用同舍生的衣着豪华的生活与自己的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15.(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16.(4分)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7-21题。(17分) 17.(3分)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意思对即可) 18.(3分)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意思相近即可) 19.(3分) 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20.(共4分)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1分); “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1分)。(意思相近即可) 事例(2分):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21.(4分)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意思相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2-26题。(18分) 22.(3分) B 23.(3分) 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4.(4分)(学生能写出其中任意两种论证方法给2分,能简单分析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给2分)

⑴举例论证,以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

⑵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

⑶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

⑷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 ⑸事实论证,用沈从文事业发展受挫后懂得退让而发展新的事业的事实材料证明本段论点。

25.(4分)(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

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⑶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 ⑷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四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的证明了本文观点。 2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