銆愰檮20濂楀悕鏍′腑鑰冪湡棰樸?019骞翠腑鑰冨寲瀛︾湡棰樺垎绫绘眹缂栵細鑰冪偣34-宸ヨ壓娴佺▼(鍚瓟妗? -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銆愰檮20濂楀悕鏍′腑鑰冪湡棰樸?019骞翠腑鑰冨寲瀛︾湡棰樺垎绫绘眹缂栵細鑰冪偣34-宸ヨ壓娴佺▼(鍚瓟妗? -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15d110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8

故答案为:①N2;②SO3;③HNO3;④OH;⑤Cl。 根据混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单质的定义分析回答。

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 18.【答案】② 吸附 锌 B 一氧化碳 CO2+2NH3

CO(NH2)2+H2O

【解析】

解:(1)通过蒸馏除去了水中所有的杂质,所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净化程度最高;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

(2)青少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微量元素是锌元素;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灭火的方法是:A.降温到着火点以下,B.隔绝空气,C.清除可燃物,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

(4)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而死; (5)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尿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NH2)2+H2O。 故答案为: (1)②吸附; (2)锌; (3)B; (4)一氧化碳; (5)CO2+2NH3

CO(NH2)2+H2O。

CO

(1)根据①过滤②蒸馏③静置沉淀三种操作的特性进行分析;根据活性炭的结构进行分析;(2)根据微量元素的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 (4)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进行分析; (5)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的净化,活性炭的吸附性、常见的微量元素、灭火方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应知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9.【答案】2:6:1 4:1 46 4.8 【解析】

1个乙醇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解:(1)则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6:1。

2):(1×6)=4:1。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46。 (3)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

(4)9.2g的乙醇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9.2g×故答案为: (1)2:6:1; (2)4:1; (3)46; (4)4.8。

(1)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解: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71g×10%=7.1g

设硫酸镁的质量为x,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142 58 y x 7.1g z =

=

=

×100%=4.8g。

x=6g y=4g

z=2.9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71g+2.9g-6g=67.9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5.9%

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64.1cm3=64.1mL。

答:(1)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为6g;

(2)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9%; (3)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64.1mL。 【解析】

根据硫酸钠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镁的质量以及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镁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数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1.【答案】C+O2

CO2 CaCO3

Ca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解析】

解:(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2)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答案为: (1)C+O2

CO2;

(2)CaCO3CaO+CO2↑;

(3)NaHCO3+HCl=NaCl+H2O+CO2↑。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22.【答案】F 金属 MgF2 C 三 【解析】

解:(1)图中①代表的元素符号是F,镁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F;金属。

(2)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氟化镁,其中镁元素化合价是+2,氟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故填:MgF2。

(3)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C,这是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填:C。

(4)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周期。 故填:三。

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几,所处周期就是几;

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3.【答案】C>B>A C 100 小于 漏斗 4.5 500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