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1912ce3968011ca2009121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语段二】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款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 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 ) 笑眯眯( ) 嘲笑( ) 神情自若(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7、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 《半截蜡烛》

1、剧本主要通过人物______或_____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从《半截蜡烛》这个剧本来看,它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不同,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安全起见,_________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________里,在蜡烛被例行检查的_________点燃的危机关头,杰克以___________为借口,想拿走蜡烛,被敌人所阻止。在最后的危机关头,杰奎琳以___________的理由,___________的表情迷惑了敌人,顺利拿走了蜡烛。

《打电话》

1、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____________艺术,《打电话》是我国著名相声演员________和郭启儒和说的相声。我还知道其他的相声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打电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语言方面相声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读了这个相声,我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启发。

3、 嗯,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1) 给这个人起名叫啰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

(2) 读一读,想一想,请你用简洁明白的话帮他把意思表达清楚。

第四单元 《再见了,亲人》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 血汗),给了我们多少(慈母 慈祥)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 胜利)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情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雪中送炭”通常用来比喻 ;在文中指的是 。 3、从划线句子中用“○”圈出反映大娘爱志愿军伤员胜过爱小孙孙的词语。 4、语段追忆了朝鲜大娘的三件事:

(1)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2) (3)

5、用“∕”把这段话分为“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

6、这段话叙述了志愿军战士与 告别时的情景,赞颂了 。 7、造句:(1)唯一: (2)情谊:

《金色的鱼钩》

一、阅读句子,回答问题

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我” 时说的话。“万根钢针”表现了“我” 的心情,后面的省略号省去了 。这句话表现了老班长 的品质,也表现了“我” 的感情。 二、句子理解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桥》

一、心领神会,体会带点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并回答问题。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揪”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

2、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拥”可以换成“跑”吗?) 二、课文传真,读课文,完成填空。

1、老汉在 的情况下,像一座山。在 的情况下,他又像只豹子。表现了老汉 的品质。

2、结尾处,老太太祭奠的丈夫和儿子分别是文中的 和 ,这样写的好处是 。

3、为了表现老汉这一光辉的党员干部形象,课文大量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