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电大(本科)--城市管理学期末考试综合复习题(附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312c2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21

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二十二)l、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地域; 2、具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人群; 3、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设施; 4、具有本地特征的文化积淀;

5、居住人群对居住地的情感沟通和心理认同。

(二十三)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

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二十四)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 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

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二十五)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包括:(1)污染物控制指标管理;(2)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它包括对污染物和污染源两方面的控制管理;(3)城市环境总量结构控制管理 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二十六)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

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 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

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

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二十七)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二十八)1、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环境监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

2、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排污收费赔偿制度、谁污染谁治理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奖励制度; 3、监督方面的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对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规定必须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确保责任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4、排污检查制度,环保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其是否遵守排污许可证的规定。 (二十九)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

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三十)城市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人口向城市的集聚;

2、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变; 3、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的转变;

4、农业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

5、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三十一)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三十二)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 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三十三)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 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 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

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 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 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 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三十四)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 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三十五)1、 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 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 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 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

5、 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 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 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 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三十六)判断紧急状态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三十七)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1、制订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案或紧急处理导则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3、进而导入对事件处理的意志,不断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4、从而对事件的处理做出敏捷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的决策;

5、根据决策执行调整或重新制订决策以及总结突发事件运作绩效等内容。

(三十八)信息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衔接的重要通道。信息系统的任务在于:

1、适时、适度地发布警情和公示,让住民获取有益、可信、清晰、及时、有权威和具有安定效力的

信息

2、对突发事件的事前宣传;

3、信息系统还必须肩负多部门、多层次、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任务;

3、信息系统还必须具有强化监控与即时反应突发事件特征性指标变化的功能,定期公布突发事件的现时状况,预测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并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三十九)执行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执行系统的任务在于对决策进行敏捷的、全面的贯彻。具体来看:

1、执行系统必须保障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对于首次出现的情况应能够迅速转化采取近似处理方案; 2、即时反馈执行结果,并通过信息系统向决策系统进行执行反馈;

3、处理,对执行中的短缺资源进行评估,并及时反馈至决策系统,采取替代或加大投入的方法来保障执行的绩效。

(四十)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对于保障系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2、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非物质资源保障,如信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

3、提供有效的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体。 (四十一)1、宣传教育; 2、准备预案;

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

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彻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四个要点: (四十二)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三、论述题

(一)1、政治性,市政的主体,主要是城市的城市行政机关,它是整个国家政权机关的一部分;市政的客体或内容,主要是城市的公共事业、公共事务的管理;市政的手段,主要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实行依法治市;市政的过程,同国家的政治权力体系及其运行紧密相联。因此,市政必然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着国家的利益和意志。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现代市政发展表明,市政早已成为“政治的一部分”或“一个政治过程”,已超越单纯的技术性、中介性和方法手段方面的问题而体现着社会集团的目的和利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种城市的政治活动。

明确市政的政治特性,要求我们在市政管理中也要讲政治,也要讲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保障和代表最广大市民的利益,为广大市民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城市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和质量。

2、历史性,市政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演进。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市政发展到资本主义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的市政,再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市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变化。近代以来,城市逐步成为政治、经济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锋力量。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城市政权机构及其管理体制日益发展和完善,市政过程中的民主化、法制化逐步加强,市政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日益多样化、科学化。研究市政,必须要了解这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轨迹及经验,为当代中国的市政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

3、系统性,市政是个大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1)市政系统包括许多分系

统,如市政组织系统、市政领导系统、市政职能系统、市政体制系统、市政环境系统,每个分系统下面又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子系统。(2)市政系统又由多元的市政要素组成,如组织要素、人员要素、财政要素、制度要素、行为要素等,每种要素内部又包括多种次级要素。(3)市政过程又是由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项环节组成的过程。市政大系统内部的许多分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的系统结构。市政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彼此依赖,形成有机的组合关系。市政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制约,联为一体。市政系统、市政要素、市政过程之间,又相互渗透、相互维系,围绕着同一的市政目标,发挥出市政的整体功能。

4、综合性,市政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现代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具有集中、开放、多元、有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具有突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从市政管理的内容看,既包括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的管理,又包括对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规划和调控,对市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指导和协调等;从市政所面对的社会阶层及其人员的结构看,城市中有社会各行各业、各阶级、阶层及其所属人员和利益群体。对城市各社会阶层和各方面人员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和整合,是现代市政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5、动态性,市政不仅是组织、制度、体制等方面的静态结构,而且也是一个有序运行的动态过程。由于市政是一种存在于城市并以城市事务为对象的管理活动,以致这种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存在如下特点:(1)灵敏度高,主要指市政过程每个环节的功能都能比较快捷地发挥出来。这既同整个城市生活的快节奏相适应,又得益于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2)相关性强,即市政过程的每个环节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彼此制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有可能导致城市生活的全局性混乱。(3)民主程度高,即在市政管理全过程及每个环节,都会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尤其体现在决策活动和监督活动中。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成为市政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城市政权的领导者,但城市党组织本身并不是城市国家政权机构,它并不直接、具体地管理城市事务,而是体现为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市委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作为城市党组织,中共市委的政治领导作用则具体表现为: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符合本市实际、代表城市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把它们转化为城市国家机关的决议、命令、规章、条例等。

2、思想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3、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组织,培养、选拔党员干部,建立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威信的领导集体,并对他们进行党内和党外监督管理,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去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三) 1、经济管理职能广泛而突出。这点与西方市政职能特点不一样。管理城市经济曾经是我国城市政府的首要职责,与此相适应,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机构庞大,部门林立,既有综合性的经济管理部门,又有专业的经济管理部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观。

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为控制面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例如,改革开放前,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政府说了算,企业几乎没有自主权,企业成了政府的附属品。在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强控制程度表现得仍比较突出。

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这种特点较为突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市政社会保障职能也逐渐得到了加强,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水平以及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参与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的行为。它是一种政府责任,理当由政府承担。但由于我国经济力量不足,以及思想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