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亮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1年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亮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9325e95ef7ba0d4a733b02

2011年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亮点

2011年,是启东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启东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项工程”、南通市委“八个领先”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以明确2016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为标志,发展思路进一步优化。一是确立“三海”战略。2011年6月召开的中共启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我们确立了“领跑沿海、融入上海、包容四海”的战略定位,确定了开创桥港新时代、建设美好新启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工作主题。二是明确“三市”定位。2011年9月,我们根据丁大卫书记在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启东代表团讨论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了加快把启东建设成为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的领跑市,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先行市,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示范市的发展方向。三是提出2016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011年12月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我们根据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结合启东实际,制定了启东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在2016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2、以财政收入进入全省十强为标志,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了五个历史性突破: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总量达到520亿元。二是预算内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103.6

1

亿元,增长3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亿元(44.1亿元,增长41%),一般预算收入总量位居全省第九位。三是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四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五是银行储蓄存款突破600亿元。2011年启东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列第43位、47位,分别比上年跃升13位、12位。

3、以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吕四大港加快开发为标志,沿海开发进一步深入。一是沿海重大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崇启大桥2011年12月24日正式通车,宁启铁路启东段、临海高等级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吕四港开发全面提速。吕四港挖入式港池海域使用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规划方案通过国家交通部专家评审,即将全面开工建设,深水航道工可报告通过省级评审,塘芦港作业区建港条件及规划方案论证通过专家评审;渔港经济区吹沙工程一期基本竣工,两闸外迁工程加快推进。“两沿两区一中心”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创新型经济园、海工船舶工业园、外高桥(启东)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全面提速,江海产业园入选首批长三角合作共建试点园区。三是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超5亿元项目26个,超10亿元项目18个。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7.5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超过4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额超过95亿元。蓝岛海工、润邦重工、艾力斯药业、宏华海洋油气装备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即将竣工投产,中化新材料、华峰新材料、广汇能源、华乐光电、胜狮能源装备等项目加快推进。

4、以第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为标志,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高效作物面积在总耕地面积中的占比达56.8%,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

2

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35.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在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二是高新投入、产出占比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145亿元,在全部工业投入中的占比达61.7%,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18亿元,在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4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三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家、亿元企业50家、10亿元企业4家,韩华新能源、大唐吕四港电厂销售收入分别超过100亿元、50亿元,林洋电子成功上市。

5、以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为标志,城乡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客运服务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服务项目基本竣工。新建农村公路420公里,改造险危桥梁189座,安全饮水工程实现管网全覆盖。二是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根据南通市“一主三副多点”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要求,全面推进“汇龙—吕四”城镇组群以及吕四港镇、寅阳镇、近海镇等重点镇建设。三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四位一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城乡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增城镇绿地面积80万平方米、农村绿化面积3.8万亩。

6、以“六大体系”建设取得全面突破为标志,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一是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3900元、12280元,同比增长15.9%、16%。二是“六大体系”加快构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教育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就业村

3

达标率超过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重残人员生活救助标准大幅提高;在全省率先完成优化重组医疗卫生资源工作,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开工建设安置房125万平方米,竣工50万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1666套;新农保参保率超过90%,60周岁以上城乡无保障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人数达19.3万人。三是社会管理方式大力创新。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监委会、工作站、综治办“五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面推广,平安法治建设深入推进,覆盖全市的“大调解”、“大防控”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有效,省文明城市复查通过验收,江海文化“五个一”工程全面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