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976c8d524de518964b7db9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研究

摘要:阐述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并就改革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宜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改进非税收入的核算方式;并将基本建设拨款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一核算。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建立于1998年,属于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变迁,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改革难度大,一直倍受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并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执行。收支分类改革对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顺利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逐步建立我国公共财政体系、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强化预算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以及进行国际间财政信息交流与比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府收支分类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收入分类具体的变化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范围,在原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债务预算收入的基础上,将预算外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都纳入了政府收支分类范畴,并形成了统一编码;二是体系上做了调整。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等;三是科目层次更为细化。比如,各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过去科目中没有具体的收费项目,新的收入科目则作了规定。新的收入分类可以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的具体来源。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科目不再按经费性质设置,而是建立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对任何一项收支进行“多维”定位,从而可以看出每一笔资金的多个特征。

如一笔笔资金是由哪个部门开销、做何用途、如何开销等,按照这种思路,支出功能分类设置类、款、项3级。类级科目反映政府的某一项职能,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工作,项级科目反映某一方面工作的具体支出。比如农业事业单位附属小学所使用的资金按功能分类就应选择“教育”类级科目,“普通教育”款级科目,“小学教育”项级科目。而这笔资金的具体使用就要通过经济分类“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商品和服务支出”等科目来反映。因此在实际支出核算或编制支出预算时,先要找准支出的功能科目,然后根据支出的具体内容分解到相应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去。如未实行归口管理的农业事业单位的离退休经费支出,应先在功能分类中找到“农林水事务”下的项级科目“农业事业机构”,再根据离退费支出性质作经济分类,分解到“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类中“离休费”、“退休费”等款。新的政府收支改革后,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更通俗明了,非专业人员也能看懂,这就有利于社会各界加强对政府预算收支的监督,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2、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革的问题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经过1年多的实践,给财政部门和一些信息的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结合会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体系根据财政部财会[2006]10号《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会计实务、“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支出”科目,从2007年开始,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二级明科目。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的项级科目进行三级明细核算;“事业支出”科目则在二级明细科目下按照《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经济分类科目”的“款”级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同时事业单位应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逐笔登记每1项财政拨款支出的具体情况,并反映每个会计期末的财政拨款结余情况。事实上这样设置会计核算体系不仅操作起来繁杂,而且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首先由于“财政补助收入”下的明细科目是按功能分类设置,而“事业支出”下的明细科目是按经济分类设置,这样使收支没有一个直观配比。比如“财政补助收入”中的“农业事业机构”下的资金在使用时不仅有用在基本支出中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也有用在项目支出中的专门支出,而“基本支出”下的“工资及福利费”又包含“农业事业机构”及“普通教育”或者更多功能分类下的资金。这种“分类不清”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沿袭传统的“不分资金和渠道”的核算方式,年终部门决算时则采取“分析填报”、“编决算”的最重要原因。

其次,笔者认为如果业务简单或者财政拨款较少的情况下,设置财政拨款支出备查簿是可行的。若是业务繁多,则操作起来不太现实。但是一笔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必须随时掌握,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在支出中先按功能设置,再按经济分类设置。因此“事业支出”科目须分五级明细核算,这样功能科目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便一目了然。当然“项目支出”也可利用账务系统所提供的项目管理功能核算。为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增强分录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升为一级科目核算,取消“事业支出”科目。这样常用的四级支出明细核算体系就能满足功能分类与经济分类同步反映的要求。 2.2改进非税收入的核算方式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实行后,按照规定非税收入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收入过渡账户被取消,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的管理制度,即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当事人持相关票据到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缴纳,所有收费全部直接缴入国库。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此项业务的处理规定是平时开出票不作账务处理,待收到财政部门核拨款时,再依据“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批复”或“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等借记“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专户返还收入”或“事业收入”等科目。对于这种处理方法,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就农业事业单位而言,检测检验等收费是单位自主创收的重头,是弥补经费不足的重要来源,若无法及时反映执

收单位当期收费情况,将不利于该单位的资金协调,同时财政核拨也需要单位提供申请数额。所以为掌握收费情况,建议对非税收入的核算做如下改进:(1)对于收费很少的单位只需按照开出的票据设置收费明细备查账即可;(2)若收费项目较多,可仍然采用过渡科目的方法,如在开出票据时借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同时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借贷相抵后此科目被冲平,该科目的发生额即是单位取得的非税收入,实际收到核拨款时再按现行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2.3基本建设拨款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一核算长期以来,受旧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与其它财务是分离的,会计核算也是分开的,因此就有了单位预算会计和单位基建会计之分。随着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若再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势必影响信息的质量,不能保证其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不利于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管理。首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发改委安排的预算内基本建设项目与其他财政补助收入的用款额度都在同一个零余额账户内核算,因此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就失去独立核算的条件,也就超出了《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所适用的范围。其次,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上取消了基本建设支出科目,将其列入“一般行政管理事务”、“农林水事务”和其他各功能科目中。在支出经济分类上将除发展与改革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列入“其他资本性支出”类科目下核算,若是再将基本建设拨款与行政事业经费分别进行会计核算,则难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配套。

再次,农业事业单位在结转自筹基建时直接作为支出,反映的信息不真实,并且预算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自筹基建款分别核算,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分别报表也不利于反映单位的整体收支情况。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以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应合二为一,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增设会计科目核算基本建设资金。提供的基本建设资金方面的会计信息,要能满足本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的需要。如可在事业会计制度中增设“预付工程款”等基本建设项目专用的科目;设置“基建投资支出”一级科目,按具体工程项目分“建安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进行二级明细核算。这样即使不改变现行的预算管理方式,合并后会计核算资料同样可以向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需要的会计报表。 3、小结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等需要进一步改革。只有尽快出台新的预算会计制度,农业事业单位才能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重大改革。 参考文献:

[1]徐琴,许成昌.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1,(11):28-29.

[2]孙宝霞.改进我国预算写作论文会计制度的思考[J].绿色财会,2007,(6):12-13.

[3]王保红.浅论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J].时代经贸,2006,(1092):35-36. [4]侯丽芳,薛长陵.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税,2006,(11):9-10.

[5]林钢.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务与会计,2006,(11):46-47.

[6]徐媛.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剖析[J].科技信息,2006,(9):183.

[7]张家旺.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