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c0ba5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cc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知识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特别提醒】由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气的热力作用如下:

作用对象 太阳辐射 地面 2.大气保温作用实例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热力作用 削弱作用 保温作用 原理 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3)深秋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

保温作用。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地势高低 昼夜温差大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天气状况 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下垫面性质 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解读谚语

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十雾九晴 射降温,气温较低,故易形成雾。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 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露。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大气露重见晴天 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 即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霜重见晴天 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汽凝结为霜

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1)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成雾 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大气污染 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对航空造 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成影响 有较大颠簸 知识点二 热力环流与等压面

1.正确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关系

(1)海拔高度与气压分布的关系: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近地面的气压高,而高空的气压低。

(2)温压关系:(如上图中乙、甲两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M、N处风向所示) 2.准确把握热力环流形式的图示分析及应用 (1)海陆风

a.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b.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b.影响与应用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热岛效应

(1)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形成:由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空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气在市区上升,在郊

?

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区下沉,近地面风由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郊区吹向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