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史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文化史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c0c812a8114431b90dd8d0

治通鑑》草稿盈(【盈】满)兩屋。(按燾集今已佚,此據馬端臨《文獻通考》述其父【廷鸞】之言。)今觀其書,如按燾集今已佚(【佚】

消失),此據馬端臨《文獻通考》述其父廷鸞之言。淖方成禍水之語

則採及《飛燕外傳》(【採】许慎《说文解字》:“采,捋取也。”),張彖氷山之語則採及《開元天寳遺事》,並小說亦不遺之(【遺】许慎《说文

解字》:“遗,亡也。”遗失,遗落。),然則古來著錄,於正史之外兼收博

採(【博採】博采。广泛地搜集采纳。),列目分編,其必有故矣。今總括羣書(【群书】各类书籍),分十五類。首曰《正史》大綱也(【大纲】

总纲;要点),次曰《編年》曰《別史》,曰《襍史》,曰《詔令奏議》,

曰《傳記》,曰《史鈔》,曰《載記》,皆參考紀傳者也(【纪传】

指纪传体史书体裁。),曰《時令》,曰《地理》,曰《職官》,曰《政

書》,曰《目錄》,皆參考諸志者也,曰《史評》參考論贊者也(【议

赞】各种评论的著作),舊有《譜牒》一門然自唐以後(【一门】一类)。,

譜學殆絶(【譜學】研究谱牒的学问。《南齐书·文学传·贾渊》:“世传谱学。”)

(【殆絶】消失绝灭。许慎《说文解字》:“殆,危也”)絶(许慎《说文解字》:“绝,断系也”)。玉牒旣不頒於外(【玉牒】记载帝王谱系、历数及政令因革之书),家乘亦不上於官(【家乘】私家笔记或记载家事的笔录。),徒

存虛目(【徒】只),故從刪焉。考私家記載(【私家】指私人从事著述者。),惟宋、明兩代爲多。葢宋、明人皆好議論(【葢】原来),議論異則門戸分【议论】许慎《说文解字》:“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門戸分則朋黨立(【门户】许慎《说文解字》:“派别,宗派。”门户之见,一家之

言论。),朋黨立則結(【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恩怨】偏指怨恨。),恩怨旣結,得志

則排擠於朝廷(【得志】被重用),不得志則以筆墨相報復(【笔墨】指

文字或书画诗文作品。这里应该是指用文章来报复)其中是非顚倒,頗亦熒

聽(【荧听】淆乱听闻。)。然雖有疑獄(【疑狱】案情不明,证据不足,一时

难以判决的案子。疑难案件。孔颖达 疏:“疑狱,谓事可疑难断者也。”),合

衆證而質之(【合众】聚合众人。【证】许慎《说文解字》:“证,告也;谏也。

从言,正声。”大意是聚合众人来证明事情的真实性。【質】问明),必得其情(【情】真实情况)。雖有虛詞(【虛詞】虚夸不实的言辞,空话;假话。),

叅衆說而核之(【叅】融合;【核】校对)亦必得其情,張師棣《南遷錄》之妄(【妄】许慎《说文解字》:“妄,乱也。从女亡声。”荒诞不合理,

不实。),鄰國之事無質也。趙與峕《賓退錄》證以金國官制而知之,

《碧雲騢》一書誣謗文彦博、范仲淹諸人(【诬谤】,造谣中伤,诬蔑),晁公武以爲眞出梅堯臣,王銍以爲出自魏泰,邵博又證其眞出堯臣,可謂聚訟(【聚訟】把各种说法聚集在一起)。李燾卒參互而辨(【辨】辨别)定之,至今遂無異說,此亦考證欲詳之一驗。然則史部諸書,自鄙倍冗雜(【鄙倍】浅陋背理。倍,通“ 背 ”。【 冗雜】多余繁杂),灼然無可採

錄外,其有裨於正史者,固均宜擇而存之矣。

子部總敘

自六經以外立說者(【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庄子·天运》:“ 孔子 谓 老聃 曰:

? 丘 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

故矣。”),皆子書也(【子书】古时图书的四部分类法的子部书籍,《老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书)。其初亦相淆(【淆】本义为:错杂;混杂。 “淆,乱也,杂也。”),自《七畧》區而列之(【《七略》】 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区】区别,区分),名品乃定(【名品】名目品类。)。其初亦相軋(【軋】许慎《说文解字》:“轧,辗也。”),自董仲舒别而白之(【白】许慎《说文解字》:“白,西方色也。”陈述。),醇駁乃分(【醇駁】精纯与驳杂)。其中或佚,不傳或傳而後莫爲繼(【後莫爲繼】后人没有人继承),或古無其目而今增(【增】增加),古各爲類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篇帙】指书籍的篇卷。【繁富】繁多)。可以自爲部分者(【可以自爲部分者】自己掌握整体中局部的规律的学派),儒家以外有兵家(【兵家】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诸子百家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之间不断暴发战争,从事军事的智谋有识之士,总结军事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制胜的规律,这一类学者,古称之为兵家。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有法家(【法家】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另外,法家在古时候是指明法度的大臣。),有農家(【農家】战国 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有醫家(【醫家】春秋战国时期的以扁鹊为代表的在医学方面有研究的学派),有天文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雜家】杂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吕不韦为代表,融会各家学说,内容比较庞杂。亦指此派学者。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於议官,兼儒、 墨 ,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有類書(【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

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工具书),有小說家,其别教則有釋家(【釋家】释门、佛门的意思,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释家是信仰佛教的僧侣居士的统称,他们的生活世界是受佛教信仰所主导的。【别教】其他类别的

学术祸学派),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儒家尙矣(【尚】许慎

《说文解字》:“尚,曾也。”崇尚,推崇。)。有文事者有武備(【文事】文德教化之事。【武备】军备,指武装力量、军事装备等。),故次之以兵家,兵,

刑類也。唐虞無臯陶(【唐虞】唐尧与虞舜 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

人以为太平盛世。【臯陶】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颛顼帝与邹屠皇后第七个儿子,清脸鸟嘴,铁面无私。),則寇賊姦宄無所禁(【奸宄】 犯法作乱的坏人。),必不能風動時雍(.【風動時雍】谓广泛响应时世太平。【時雍】指时世太平。《晋书·张协传》:“六合时雍,巍巍荡荡。”《文选·张协<七命>》作“时邕”。《宋书·礼志一》:“非演迪斯文、缉熙宏猷,将何以光赞时邕、克隆盛化哉。” 元 贡师泰 《拟古》诗:“一鸣垂衣裳,再鸣致时雍。”),故

次以法家。民,國之本也(【本】根本);榖(【榖】粮食,指农业生产),民之本也;故次以農家。本草經方(【本草】药草总称。【经方】《汉书·艺

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技術之事也,而生

死繫焉。神農黃帝以聖人爲天子(【神农】 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

为耒耜,务农业,故称 神农氏 。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 炎帝 ,谓以火德王。),尙親治之,故次以醫家。重民事者先授時(【民事】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授时】谓记录天时以告民。后以称颁行历书。)

授時本測候(【测候】观测天文与气象。),測候本積數(【积数】累计的数

目或数量。),故次以天文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治世】治理天下【有事】犹从事)。百家方技(【百家】指学术上的各种派别。),

或有益(【或】有的),或無益,而其說久行,理難竟廢(【废】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