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病原生物学重点+名词解释+问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c2384577232f60ddcca1c5

6. 分析吞噬细胞的杀菌机制。 依氧杀菌(主要):需要分子氧参加,通过吞噬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H2O2 、O2-、 --OH、O2、NO 等物质直接对病原体有高效的杀菌活性。 非依氧杀菌:

(1)酸性环境:糖酵解产生乳酸的杀菌作用。

(2)溶酶体酶等:溶菌酶、蛋白水解酶消 化分解作用。 7. 全身性细菌感染类型有那些?举例说明。 菌血症(bacter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一时性或间断性侵入血流,但不在血中繁殖。(例:伤寒的菌血症)

毒血症(toxemia):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但不侵入血流,而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例:破伤风) 败血症(septicemia):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例: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脓毒血症(pyemia):化脓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随血流引起全身各组织的化脓性病灶。(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脓毒血症)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G-菌侵入血流,繁殖,崩解释放内毒素入血所致。少量内毒素引起发热,大量内毒素引起DIC、内毒素休克、死亡。(例:脑膜炎)

第9章 球菌

㈠简答题:

1. 分析5种致病性球菌的形态与G染色性。 分类 形态 G染色 葡萄球菌 葡萄串状排列,无 鞭毛、无芽胞。 G+ A群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球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 菌体呈矛头状或瓜子仁状,成双排列,有较厚荚膜。 肾形双球菌,成双排列,大多位于中性粒细 胞内,大多有荚膜及菌毛 淋病奈瑟菌 与脑膜炎球菌同 2. 简述SPA及其医学意义。 葡萄球菌A蛋白(SPA):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存在SPA蛋白质,为完全抗原。

⑴ SPA与IgG复合物能与吞噬细胞争夺IgGFc 段,具有抗吞噬作用。 ⑵ SPA应用于协同凝集反应,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检出。 3. 叙述金葡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性酶和外毒素) 侵袭性酶

(1) 血浆凝固酶

能使含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凝固,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 分类:

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致血浆凝 固,试管法检测。

结合凝固酶:不释放,结合菌体表面, 致菌凝固,玻片法检测。 抗吞噬、抗消化作用, 感染局限,浓汁粘稠,

- 9 - / 49

G+ G+ G- G- 此酶作为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 毒素

(2)葡萄球菌溶血素

可产生多种溶血素,主要是a溶血素 ,

外毒素,溶血作用,对多种细胞有损伤作用,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3)杀白细胞素

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 肠毒素

外毒素, 耐热(100oC×30分钟)、抗胃蛋白水解酶, 引起食物中毒,超抗原。 (5) 表皮剥脱素 又称表皮溶解素,

可分离皮肤表皮层细胞,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多见于新生儿、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6) 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TSST-1) 外毒素,引起毒性休克综合症(TSS),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多见于使用月经阴道塞的妇女。 疾病:(1)侵袭性疾病

局部化脓性炎症(皮肤、器官) 全身感染( 败血症、脓毒血症) (2)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毒性休克综合症(TSS)

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症) 5. 简述假膜性肠炎。

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杀死肠道敏感的大肠杆菌,而肠道耐药菌(主要为艰难梭菌、金葡菌为伴随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腹泻,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坏死组织)覆盖。

6. 叙述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1. 致病物质

① 细菌细胞壁成分 脂磷壁酸:黏附,

M蛋白:抗吞噬、抗消化,与超敏反应有关。 ② 侵袭性酶类

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

分解组织细胞间透明质酸。

链激酶(streptokinase,SK,溶纤维蛋白酶): 纤维蛋白酶原 纤维蛋白酶, 溶解血块,阻止血凝。

链道酶(streptodomase,SD,DNA分解酶): 降解脓液中的DNA,脓液稀薄。 ③ 外毒素

- 10 - / 49

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分SLO,SLS两种。 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 2. 所致疾病

化脓性:1.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 其他系统感染 中毒性: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1.急性肾小球肾炎

2.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 湿性心肌炎 7. 简述抗O试验。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 SLO+兔RBC → 溶血

SLO+抗O抗体+兔BRC→不溶血

故:当抗O抗体效价>1:400,可作为活动性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8. 如何鉴别肺炎双球菌(链球菌)和甲型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能分解菊糖,胆汁或胆盐, 故:可将菊糖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用于肺炎链球菌和甲型链球菌的鉴别。 菊糖发酵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 肺炎链球菌 + + 甲型链球菌 - - 9. 疑是流脑病人,应如何进行的微生物检查? 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痰液、脓汁、血液和脑脊液等。可直接涂片检验,若发现典型的格兰阳性、具有荚膜的双球菌存在,即可作初步诊断。血液或脑脊液须先经血清肉汤增菌后再在血平板上分离培养。注意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 10. 如何预防淋病? 成人:防止直接(性)、间接传播

性病知识教育,抗生素治疗(性伙伴同时治疗)。 新生儿:氯霉素、链霉素滴眼合剂预防。

第10章 肠杆菌科

㈠名词解释

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Widal test)

概念:用已知伤寒杆菌O、H抗原和甲副、肖氏、希氏伤寒杆菌H抗原与病人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原理:试管凝集试验

诊断菌液 未知抗体

定性、定量

迁徙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形的层层波状菌苔。 外斐试验(Weil-Felix test):普通变形杆菌X19、X2、XK菌株的O抗原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发生交叉反应,故可用OX19、OX2、OXK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病人血清作凝集反应,以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 简答题:

1. 简述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 11 - / 49

1) 形态特征:G-中等大小的杆菌,无芽胞, 多数有周鞭毛及菌毛。

2) 培养:兼性厌氧,普通琼脂平板培养,肠道SS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分

离培养,

结果如下: 肠道非致病菌:红色大菌落;肠道致病菌:无色透明小菌落。 3) 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蛋白质。乳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别肠道

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肠道非致病菌 乳糖(⊕) 肠道致病菌 乳糖 (-) 2. 分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 黏附素: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CFA Ⅰ,Ⅱ,Ⅲ) 2) 外毒素: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素(LT) 3) 其他致病物质: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Ⅲ型分泌系统

Ⅲ型分泌系统:是指细菌通过绒毛样结构与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形成一个孔道,细菌犹如分子注射器将分泌的蛋白直接注入宿主细胞内。 LT ST 对热稳定性 不耐热 耐热 65oC×30min灭活 耐100oC×20min 亚单位 A、B a、b 黏膜受体 GM1神经节苷脂 不清 致泻机理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cAMP活化鸟苷酸环化酶→ cGMP←GTP ← ATP 第11章厌氧、分支杆菌、病毒的基本性状 ㈠名词解释:

1.BCG:即接种卡介苗,婴儿和新生儿为主要接种对象,一般在接种后6~8周如结核菌试验转阳,则表示接种者已产生免疫力,若阴性则应再进行接种。 2.有菌免疫: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菌体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免疫力也随之消失。 ㈡问答题:

1. 如何预防破伤风?

(1).非特异性防治: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扩创。 (2).特异性预防:

基础免疫: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已有基础免疫:清创、扩创,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伤口污染严重或无基础免疫者:清创、扩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早期、足量),同时,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3).特异性治疗:已病者,进行清创、扩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生素。 2.分析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

原理:是用结核菌素来测定机体能否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皮试,以判断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

临床意义:⑴ 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接种,(+)不接种

⑵ 测定卡介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接种成功,(-)重接种。

⑶ 婴幼儿(或尚未接种卡介苗者)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感染。 ⑷ 测定爱滋病人或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12 -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