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要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要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e362c2680203d8ce2f2455

4201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P322

一、 掌握地铁车站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P322

1、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和措施;

对关键部位、特殊工艺、危险性较大分项工程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2、质量控制要点→1》、模板支架 2》、混凝土浇筑:防水混凝土配合比经试验确定,运输出现离析,进行二

次搅拌;

泵送混凝土:确定合理的浇筑坍落度; 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 必须保证供应,连续作业;

输送泵的管路拐弯宜缓,接头严密;

间歇时间超过45分钟,立即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受料斗保持足够数量的混凝土; 3》、防水混凝土灌注时自由倾落度不大于2m,高度超过3m时,采用串筒溜

槽或振动溜管下落;每层厚度插入式振捣的30cm,表面式振捣的20cm;

4》、养护: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养护,垫层不少于7d,结构混凝土不少于14d; 5》、拆模:非承重侧墙强度达2.5MPa;

承重梁板2m及以下,达到设计强度50%; 承重梁板2~8m,达到设计强度75%; 承重梁板8m以上,达到设计强度100%; 3、后浇带施工: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处,宽度0.8~1.0m; 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进行;

两边凿毛、清理干净、保持湿润,刷水泥浆后粘贴遇水膨胀胶条;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强度不低于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等级) 养护不少于28天;

二、 掌握喷锚支护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三、 掌握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33 / 51

城 市 给 排 水 工 程

41401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结构与特点P148 四、 掌握厂站工程结构与施工方法P148

1、构筑物结构形式与特点→1》、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 2》、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结构,配筋率高,具有较高

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

2、构筑物施工方法→1》、全现浇混凝土施工:分层分段,连续进行,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

混凝土的配合比、强度和抗渗、抗冻性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露筋、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外光内实的特点;

池壁高度≥15m时采用滑升模板法;

保温和外饰面要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 2》、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施工:圆型水池→单元一次性浇筑完成,底板

单元间用高聚氯乙烯胶泥嵌缝,壁板单元间用橡胶止水带接缝;这种结构有效防止裂缝;

方形水池→各块(单元)间留后浇带,钢筋不

切断,养护28d后,再采用比块强度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筑后浇带使其连成整体;

3》、预制拼装施工: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抗裂性和

不透水性;圆形水池采用绕丝法、电热张拉法或径向张拉法进行壁板环向预应力施工;

4》、预制沉井施工:排水下沉干式沉井法,不排水下沉湿式沉井法; 5》、土膜结构水池施工:塘体构筑物→施工简单、造价低,

基槽施工是塘体构筑物施工关键的分项工程;做

好基础处理、边坡修整,保证构筑物的整体结构稳定性;防渗施工是关键环节;

五、 熟悉给水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P151

化学氧化法 氧化法{

1、预处理{ 生物氧化法 吸附法

3、 深度处理: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 吹脱法;

六、 了解给水与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1、给水与污水处理构筑物和设备安装、试验、验收完成后,正式运行前必须进行全厂试运行; 2、试运行准备工作:所有单项工程验收合格;机械部分、电机部分检查;

辅助设备检查与单机试车;试运行方案获批准;成立试运行组织; 所有参加人员培训考试合格;

运行:先手工操作,后自动控制;不少于24h;

414020给水排水厂站工程施工P155

一、 掌握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1、 施工技术要点:

34 / 51

模板支架→1》、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2》、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安装最下一层模板预留清扫窗口; 3》、跨度小于4m的现浇构件,起拱度为1/1000~3/1000 4》、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

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

5》、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或采用一次安

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

止水带安装→1》、符合设计要求,无裂纹,无气泡; 2》、塑料或橡胶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采用叠接;异形接头在工厂

加工成型;

3》、金属止水带接头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cm,双面焊; 4》、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 无粘结预应力筋安装→1》、外包材料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不能用聚氯乙烯;

2》、张拉段预应力筋长度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3》、上下相邻两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 4》、在浇混凝土前安装、放置,不能有死弯,严禁有接头; 无粘结预应力张拉→1》、小于25m时一端张拉,大于25小于50m时两端张拉,大于50m时

分段张拉和锚固

2》、锚具的保护厚度不小于5cm;封锚混凝土强度不低于结构混凝土强

度,且不低于C40;

混凝土施工→1》、结构物有抗冻、抗渗、抗裂要求。混凝土施工必须从原材料、配合比、

混凝土供应、浇筑、养护各环节加发控制;

2》、洒水养护不少于14d; 拆模、架→1》、P158

二、 掌握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1、预制构件吊运安装

吊装方案(方案就是一个小的施工组织)→1》、工程概况 2》、主要技术措施 3》、吊装进度计划 4》、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5》、环保、文明施工等保证措施 安装→1》、构件安装前经复验合格,有裂缝的构件进行鉴定;标中心线 2》、曲梁采用三点吊装,吊绳与构件平面交角不小于45°,小于时进行强度验算; 3》、安装位置准确、牢固,不应出现扭曲、损坏、明显错台等现象;

预制安装水池满水试验能否合格与这三方面的施工有关: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 预制混凝土壁板质量

现浇壁板缝混凝土的质量 现浇壁板缝→1》、接缝内模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分段随浇随支,每段高不超过1.5m; 2》、接缝的壁板表面湿润模内洁净,接缝混凝土比壁板混凝土强度高一级; 3》、根据气温和混凝土温度,选在壁板缝宽较大时进行,25cm厚,机械振捣; 4》、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用微膨胀和快速水泥

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1》、由池壁顶向下进行,接头密排绑扎牢固,接头长度不小于25cm; 2》、两端不能用绕丝机的局部加密或改用电热张拉; 3》、每缠一盘钢丝应测定一次钢丝应力; 张拉→1》、张拉前取一环试张拉,进行验证; 2》、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由试验确定; 3》、设计没要求时,由池壁顶端开始,逐环向下;

35 / 51

4》、电热温度不超过350℃;伸长值控制允许偏差不超过6%; 5》、每一环预应力筋应对称张拉,不得间断; 6》、张拉一次完成,必须重复张拉时,同一根钢筋重复次数不超过3次,

发生裂纹更换;

喷射水泥砂浆保护层→1》、在水池满水试验合格后进行,并且必须在水池满水状况下施工; 2》、正式喷射前试喷; 3》、喷射距离以砂子回弹量少为宜,角度不大于15°,从水池上端往

下进行;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5cm;

4》、施工气温高于15℃,当有大风(含6级以上)、降雨、冰冻时不

施工;加遮盖、保持湿润不小于14d;

三、 掌握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1、 试验前必备条件→1》、池体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2》、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前;保护层喷涂之前;砌体勾缝以后; 3》、设计的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

并验算能承后试验压力;

4》、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5》、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准备就绪,经检验不渗漏; 2、注水→1》、分3次向池内注水,每次为设计水深的1/3;大、中型水池,先注水至池壁底部

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无明显渗漏时,再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2》、水位上升速度不超过2米每天(2m/d)。相邻两次注水间隔时间不小于1天(24h)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3、水位观查→1》、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 2》、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初读数”;

“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4h; 3》、测定时间必须连续,如果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

可继续延长观测时间

4、 渗水量合格标准→1》、钢筋混凝土不超过2升每平方每天(2L/㎡2d)

2》、砌体结构不超过3升每平方每天(3L/㎡2d)

四、 掌握沉井施工技术P163

1、 沉井准备→1》、基坑: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50cm;采用沉井筑岛制作时,岛面标高比施工期最高水位高50cm;

2》、地基与垫层: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刃脚的垫层上满铺垫木或素混凝

土,混凝土厚度便于沉井下沉前的凿除;每根垫木的长度中心与刃脚底面中心应与刃脚底面中心线重合,定位垫木使沉井有对称的着力点;

3》、预制:混凝土对称、均匀、水平连续分层浇筑,防止沉井偏斜; 分节制作、分次下沉,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

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2、 下沉施工→1》、排水下觉:降水、保护既有结构物,保证坑底稳定;连续排水;挖土分

层、均匀、对称进行;相邻格仓高差不超过50cm;严禁超挖; 用抓斗取土时,井内严禁站人,严禁在底梁以下任意穿越;

2》、不排水下沉:井内立位符合施工设计控制水位;废土、泥浆专门处置,

不得随意排放;

3》、下沉控制:平稳、均衡、缓慢,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下沉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四周不得堆放东西,车辆减少震动; 监控测量→标高轴线位移每班测一次;终沉每小时测一次,

36 /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