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题答案201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财政学复习题答案201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bf59b48f7ec4afe04a1df30

8、“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借鉴? P98~99

答:⑴该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了将大于“0”。该理论的贡献在于将原来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在要素内在化。

⑵借鉴:这一理论对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新的诠释,认为生产性公共资本、人力资本和研究开发活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和内在动力,而这些因素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外溢效应,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属性。也就是说,这些因素属于财政政策的变量的范围之内,所以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此外,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它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

9、政府提供卫生支出的理论依据? P124~125

答: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很大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包括安全饮用水、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范和病菌传播媒介的控制等。由于这些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将不付费者从这种服务的利益排除出去,因而私人根本不会提供或者不会充分提供。公共卫生支出还包括提供卫生防疫一类的活动,而卫生信息是一种具有外部效应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市场不可能充分提供卫生、免疫、营养、以及计划生育等信息方面的免费服务。政府提供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市场是以个人对劳动和资本贡献的大小来分配收入,而劳动的贡献是以个人的健康为前提的,卫生条件以至于疾病却是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的威胁。在市场规则下,疾病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者又难以抵御疾病风险的侵袭,这样就会陷入“贫困的循环”。此外,疾病的风险是最难以确知的,在私人医疗市场上,人们化解风险的方法是购买商业保险,但商业保险的趋利性必然产生“逆向选择”,即选择低风险的保险对象,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带有社会保险的性质,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高风险者不受排斥,为劳动者提供了可靠的后盾。以上就是世界银行提出的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5

10、以产出模型说明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投资的关系? P139~140

答:基础设施投资与一般产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如图:

图中纵、横坐标分别代表一般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从原点出发的射线是产出线,I1、I2、I3为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的等产量曲线。当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分别为KL1和KG1时,共同决定的产出量为Q1;如果一般产业投资增加到KG2,而基础设施投资不增加,那么组合点为C,即产出量不可能为Q2,反之,如果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到KL2,而一般产业投资不增加,那么组合点为A,即产出量也不可能为Q2。要使产出量增加到Q2,必须使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分别增加到KL2和KG2,以此类推。为达到一定的产出量,基础设施投资和一般产业投资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配比关系,且按一定的比例递增。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欧美发达国家从增加一般产业投资开始,再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路径大体是:Q1→C→Q2→D→Q3;日本、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先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再增加一般产业投资,增长路径大体是:Q1→A→Q2→B→Q3。

11、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P140~142

答:⑴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由政府独资建设的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只能由政府采取多种渠道集资来提供;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三是反垄断的需要。

⑵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⑶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对于具有一定的外部效应、盈利率较低或风险较大的项目,政府可以采取投资参股、优惠贷款、提供借款担保、低价提供土地使用权、部分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方式,与民间共同投资,混合提供。

6

⑷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这种提供方式有几个优点:一是政府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又可以使政府从具体的经营活动中解脱出来;二是法人团体拥有经营自主权,责任明确,可以提高成本效益的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

⑸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它是指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12、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要性及特征? P142~146

答:⑴必要性: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生”的新农村。

⑵特征: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是一个综合性项目,其中既含有经常性支出,也含有投资性支出,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我国的特殊性。①一般特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那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对农业的投入也是如此,而且任何国家都是如此。②特殊性:首先,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一方面,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受气候条件及其他诸多条件的影响,不仅波动大,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另一方面,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需求是相对稳定的。以相对稳定的需求和不规则波动的供给为特点的农产品供求关系,会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条件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而这种不稳定,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加以克服,进而又会强烈地冲击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为了稳定农业,并进一步稳定整个国民经济,政府必须广泛介入农业部门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将农业部门的发展置于政府的高度关注之下。其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从长远来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二元结构理论和两部门模型说明,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是二元结构转变为一元结构的关键阶段,只有实现了这个阶段的飞跃,整个经济才可能保持当前高速的增长势头,避免徘徊和波动,形成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机制。我国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这个阶段的转变,与其他国家比较而言,将更为困难,更为艰巨。这是因为:我国在过去的工业化过程中虽然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农村人口增长过快,而且由于在城乡之间实行不同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劳动力转移的樊篱,加大了农村剩余劳

7

动力转移的难度;在过去工业化过程中曾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从农村吸取资金,而且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收益递减加重,农民收入增长过慢,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改革开放后,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而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严重滞后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既然是政府起主导作用。自然也就是财政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13、财政投融资的意义与特征? P150~151

答:⑴意义:①财政投融资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财政投资在国民总投资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飞”奠定了基础。我国尚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化改革的时间还不长,“市场失灵”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因而运用财政投融资手段调节资金的运行,是必不可少的。②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在于既体现政府政策取向,又按照信用原则运营,投资的主要领域是先行资本或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如若完全依赖财政无偿投资,因财力有限势必出现“瓶颈”制约;如若完全依靠企业本身筹资或银行融资,因准公共物品“外部性”,又会出现供给不足,甚至无人投资。所以,财政投融资填补了财政无偿投资和商业金融投资的空白,填补了准公共物品投资的空白。③财政投融资可以形成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投资的诱导机制。财政投融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表现为短期内“数量的增加”,更表现为长期内“质量的提高”。

⑵特征:①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②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由严格限制。主要是为具有提供“公共物品”特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部门融资。③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④财政投融资的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⑤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14、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 P157~158

答: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雨伞”。⑵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社会保障支出随经济周期而发生反向变化,可能弱化经济周期的波幅。⑶弥补私人保险市场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由于私人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私人保险市场失灵;②私人保险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以及 “免费搭车”的问题;③私人保险市场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④私人保险市场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15、税收支出的主要形式? P181~184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