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教案(全国通用)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STSE化学用语教案(全国通用)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4cf055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d

化 学 基 本 概 念

第1讲 化学与STSE 化学用语

考纲定位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续发展意识和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2.了解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3.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点问题作出正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确的价值判断。 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5.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综合利用的意义。 6.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2.化学与STSE 2.科学精神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2017年Ⅰ卷T8; 2015年Ⅰ卷T7 能对化学有关的环保、科技、化工、能源等热绿色化学观念;命题热点及考频考题 核心素养 1.社会责任——具有可持2017年Ⅰ卷T7;2017——通过了解年Ⅲ卷T7;2016年Ⅰ传统化学中的卷T7;2016年Ⅲ卷问题,培养严谨T7;2015年Ⅱ卷T7;的科学态度,和2014年Ⅰ卷T8 积极探索未知、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其他新材料的特点。 7.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3.重要的化学用语 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8.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9.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等。 命题热点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储知识——剖解重点难点备考· 1.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的考查角度

2016年Ⅰ卷T28(1);2016年Ⅱ卷T26(1);崇尚真理的意识。 3.微观探析——通过化学用语认识物质2016年Ⅲ卷T27(1);的组成和结构。 2014年Ⅱ卷T27(1)(2) (1)传统文化中的物质变化与反应类型。如成语 “火上浇油”(主要是化学变化)、“百炼成钢”(主要是化学变化),古诗词“千锤万凿出深山”(主要是物理变化)等。

(2)传统文化中的物质组成。如《本草经集注》中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硝石”指KNO3;如《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 “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等。

(3)传统文化中的实验操作。如《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的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如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烧酒的制造工艺,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操作中“渍”和“绞”分别表示煮沸、浸取、过滤等。

(4)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性质与用途。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有关“强水”(硝酸)性质的描述;古代铜器、铜钱成分为铜合金,铜锈的主要成分为

Cu2(OH)2CO3等。

2.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类试题解题关键

(1)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体现了化学的久远与魅力。解决此类问题要认真读题,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文字信息,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回答。如“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中“置火上”、“器覆之”、“烟上飞”、“凝结”等明确指明了“升华”的操作特点等。

(2)根据古典文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体现化学学科素养,反映化学最本质的特征。如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医药和炼丹术、古代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体现了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研究能力。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记录和多积累。 ■对点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C.硫化物

B.合金 D.氧化物

D [由题意“水银(Hg)加热”制丹,则“丹”应是氧化物。]

2.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导学号:97184000】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刘禹锡)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A [A项,沙中淘金是物理变化;B、C、D项均涉及燃烧,故都涉及化学反应。]

3.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

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B [A项,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HgS=====Hg+S,Hg+S===HgS,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错误;B项,②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正确;C项,“积变又还成丹砂”中涉及的反应为Hg+S===HgS,Hg被氧化,错误;D项,Hg不如铜活泼,Hg不能从可溶性铜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错误。] 4.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C.KAl(SO4)2·12H2O

B.FeSO4·7H2O D.Fe2(SO4)3·9H2O

C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项正确。]

5.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 【导学号:97184001】

选项 A 古文或谚语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化学角度解释 焰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