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古代文学元明清-皖江学院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完整版)古代文学元明清-皖江学院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a9f87c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4

1.结构特点 2.情感内涵 3.语言特征 二、《报刘一丈书》

1.主题内涵 2.形象描写

3.讽刺艺术

第七节 诗歌选讲

一、《别云间》 1.题旨 2.层次 3.对仗艺术 二、《朝天子·咏喇叭》

1.内容 2.表现手法 课程的重点、难点:

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理论与创作;《别云间》的对仗艺术;《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项脊轩志》的语言与情感表达;《报刘一丈书》的白描与讽刺。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诗文创作的重要流派和代表作家作品,认识明代散曲、民歌内容与特点,理解《别云间》、《朝天子·咏喇叭》等诗文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思考题: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明代有哪些主要的诗文流派?它们的文学主张如何? 3.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4.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5.《项脊轩志》的结构和语言有何特点?其抒情特点如何?

6.《报刘一丈书》的题旨是什么?它的讽刺手法对表达主题起何作用? 7.《别云间》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它的对仗有何特点? 8.《朝天子·咏喇叭》的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第五章 《西游记》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二、作者与版本

第二节 《西游记》的主题倾向

一、多重主题 二、主题的时代特征

第三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一、结构特征

二、“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

9

三、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

第四节 《西游记》选讲:《车迟国显法》

一、情节评析 二、艺术趣味

第五节 《西游记》的成就和影响

一、成就 二、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西游记》的成书;神魔小说概念;“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作者、版本等相关知识,了解其整体风格、关于其主题纷争,掌握其基本特征、“三性合一”的形象塑造艺术、诙谐、讽刺的美学风格,认识《西游记》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思考题:

1.学界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有哪些纷争? 2.《西游记》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西游记》的结构与《水浒传》有何异同?

4.如何理解鲁迅所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之语? 5.《车迟国显法》的艺术趣味表现在哪里? 6.名词:神魔小说。

7.《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六章 明代短篇小说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话本与拟话本

一、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二、拟话本小说的体制特征

第二节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和“三言” 二、“三言”选讲: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1)杜十娘的性格和悲剧成因;(2)多重矛盾冲突;(3)百宝箱

的艺术作用

2.《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情节设计;(2)市民阶层的道德观、价值观;(3)珍珠衫的艺术作用。

三、凌濛初和“二拍”

四、“二拍”选讲:《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1.主题倾向 2.构思艺术

3.洞庭红的艺术作用

10

第三节 明代文言小说

一、灯话三种及其他 二、中篇传奇小说 课程的重点、难点:

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杜十娘的悲剧成因;《珍珠衫》的情节艺术;《洞庭红》的时代信息。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短篇小说的几种基本体式,掌握相关重要概念,认识古代短篇小说发发展的过程,了解“三言二拍”的基本内容和审美风貌,掌握三篇代表作的主题内涵与艺术风格。 思考题:

1.“三言二拍”的审美倾向有哪些方面? 2.杜十娘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

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何作用? 4.《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反映了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 5.《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 6.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7.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9.“三言”与“二拍”在拟话本体制上有何不同? 10.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明代戏曲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明代杂剧

一、明初杂剧 二、明代中后期杂剧 三、徐渭的杂剧创作

第二节 明代传奇

一、明初传奇 二、明代中后期传奇 三、三大传奇 课程的重点、难点:

明杂剧与元杂剧的文体异同,明代传奇概念的内涵及其对南戏体制的发展。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明代杂剧与明代传奇创作的基本风貌,掌握传奇与三大传奇概念的内涵、传奇对南戏体制的发展,认识古代戏剧发展的形态和规律。 思考题: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三大传奇。 2.明代的戏剧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11

3.徐渭杂剧的主要艺术成就何在? 4.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5.明代嘉靖年间传奇创作有何特点? 6.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八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一、生平 二、思想

第二节 沈汤之争

一、沈璟与吴江派 二、沈汤之争

第三节 《牡丹亭》的思想和艺术

一、题材内容 1.剧情概要 2.杜丽娘形象 3.思想意义 二、戏剧冲突

1.情与理的冲突及其表现 2.冲突的实质 三、艺术成就

1.奇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 2.典雅秾丽的曲词 3.活泼自然的宾白

第四节 《牡丹亭》选讲:《游园惊梦》

一、曲词特点

二、本出在全剧中的艺术作用

第五节 《牡丹亭》的地位与影响

一、“临川四梦” 二、文学影响:临川派 三、社会影响 课程的重点、难点:

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杜丽娘形象;戏剧冲突;艺术成就。 课程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汤显祖的生平思想,掌握沈汤之争的实质、“临川四梦”的内涵,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主要人物形象,掌握作品戏剧冲突的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认识《牡丹亭》的成就、地位和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牡丹亭》的主题倾向和戏剧冲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