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预应力箱梁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预制预应力箱梁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b990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0

27m边跨 27m中跨 30m边跨 30m中跨 43m边跨 18.6 18.6 20.7 20.6 29.4 18.6 18.6 20.6 20.6 29.3 18.5 18.5 20.6 20.6 29.3 18.7 18.6 20.8 20.7 29.2 / / / / 29.1 6.4 6.4 6.4 6.4 7.8 11.3 11.3 11.3 11.3 7.8 / / / / 14.1 / / / / 14.1 箱梁安装后的梁端连续负弯距处钢束进行二次张拉。

张拉主要机具见表9。

张拉主要机具一览表 表9 序号 1 2 3 4 5 6 7 机具名称 千斤顶 油压泵 砂轮切割机 手提切割机 电焊机 手动葫芦 压浆机 规格型号 YCW400 ZB60/500 φ400 φ100 380V 1t UB3 数量 2 2 1 1 1 2 1 备注 3.5 预施应力前的准备工作及预施应力工艺

3.5.1张拉前应将工作长度内的钢绞线表面粘着的泥砂及灰浆用钢丝刷清

除,保持清洁。清除锚具、工具锚垫板接触处板面上的砼;清除锚垫板内漏进的水泥浆,使张拉时钢绞线在锚垫板内呈锥形分散。安装锚具时,应注意将工作锚环或锚板对中,夹片均匀打紧并外露一致,保证锚垫板承压面、锚环、对中套等的安装面必须与孔道中心线垂直,锚具中心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

3.5.2安装千斤顶时应特别注意其活塞上的工具锚孔位和构件,端位工作锚

的孔位排列一致。严禁钢绞线在千斤顶的穿心孔内交叉,以免张拉时发生断丝现象,工具锚的夹片,应注意保持清洁和良好的润滑状态。新的工具锚上的档板连同夹片一同卸下,向锚板的锥孔中重新涂上一

第 13 页 共 18 页

层润滑剂,以防夹片在退楔时被卡住,润滑剂可用石墨、石腊等。 3.5.3本工程孔道较短且平缓,可不进行孔道摩阻损失测定。

3.5.4当砼强度达到90%后,再进行张拉。张拉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到场,经

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张拉工作。

张拉顺序应按施工图要求进行。整个张拉过程严格按照张拉应力及

钢束伸长值进行双控,确保张拉质量。

3.5.5预施应力前认真检查张拉锚具;对张拉用千斤顶、油压表、油泵及输

油管进行校核。

3.5.6装工作锚前,校对检查每束钢绞线根数,是否与设计相符;

3.5.7将工作锚环套入钢绞线束,按钢绞线自由状态依顺时针方向插入夹片,

并用小锤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

3.5.8工作锚装好后,将钢绞线尾端100mm处绑扎成束,以利安装千斤项; 3.5.9安装千斤顶并与孔道中线对位。

3.5.10安装工具锚于千斤顶后盖上,精确对中,钢绞线在工作锚与工具锚之

间顺直无扭结。

3.5.11千斤顶就位后,两司泵人员在班长的统一指挥下,主缸缓缓充油,两

端同时操作,使锚圈与支承板千斤顶与垫环端面吻合,当千斤顶端面开始上翘时,立即放松千斤顶吊绳。

3.5.12张拉程序:0 初始应力(=0.1~0.15σk划线作标记) 100%σk

测伸长量 (持荷2分钟)锚固。σk为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要求按设计张拉顺序两端对称进行。

3.5.13对于长钢绞线束一次张拉不到吨位时,只需把工具锚向前移动,重复

第 14 页 共 18 页

上述张拉过程,直到达到所需吨位。同时应做好相应的张拉记录。如遇个别钢绞线滑移,可更换夹片,用小千斤顶单独张拉。

千斤顶在工作过程中,加卸荷载应力求平稳,避免冲击,初次使用前应先将千斤顶空载反复运行二、三次,以排除内腔的空气。 千斤顶带压工作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两侧,端面方向严禁站人,危险地段应设防护装置。千斤顶带压力时,严禁拆卸液压系统中的任何零部件。

预应力张拉采用整体两端对称张拉,实行应力与延伸值双控,张拉时作好相应的记录。如实际延伸量与设计量误差大于6%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3.5.14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实测项目见表10。

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实测项目表 表10 项 次 1 检查项目 管道坐标 (mm ) 管道间距 (mm ) 梁长方向 梁高方向 同 排 上下层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 30 ± 10 10 10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规定,未规定时±6% 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抽查30%, 每根查10个点 尺量:抽查30%, 每根查5个点 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尺量:全部 目测:每根(束) 2 3 4 5 张拉应力值 张拉伸长率 断丝滑丝数 纲 束 3.5.15用砂轮机切割锚固后的预应力钢绞线的外露长度不宜小于25mm。严

禁用电弧焊切割预应力钢绞线。 3.6孔道压浆:

第 15 页 共 18 页

3.6.1预应力张拉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一般不应超过14d。

3.6.2孔道压浆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45.2Mpa。水泥不得含有团块状。所采用的水为(PH=7即自来水)对预应力筋或水泥无害的饮用水。

3.6..3水泥浆的强度:70mm3立方体试件,标养28d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

30Mpa。先下水,再下水泥。水灰比宜为0.40~0.45。 3.6.4为减少收缩,可通过检验掺入适量的膨胀剂。 3.6.5水泥浆的稠度应控制在14~18S之间。

3.6.6 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能超过3%,自由膨胀应小于10%。 3.6.7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

压浆的最大压力宜为1.0Mpa,压浆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并溢出浓浆,关闭出浆口,应保持不小于0.7Mpa的一个稳压期,该稳压期不宜少于2min。

3.6.8 孔道压浆应填写施工记录。

3.7 梁体封端:孔道压浆后应立即将梁端水泥疆冲洗干净,同时冲洗支承

垫 板、锚具及端面砼的污垢,并将端面砼凿毛,以备浇筑封端砼。 3.7.1 封端砼的浇筑程序:

3.7.1.1设置端面钢筋网。为固定钢筋网的位置,可将部分箍筋点焊在支承

垫板上。

3.7.1.2妥善固定封端模板,以免在浇筑砼时模板走动而影响梁长。立模后

校核梁体全长,其长度应符合表5中允许偏差的规定。

3.7.1.3封端砼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得低于梁体砼强度标准的80%。

第 16 页 共 1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