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法规知识竞赛题目无答案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水法规知识竞赛题目无答案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b9d33b376baf1ffc4fad7d

肇庆市中央一号文和水法规知识竞赛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多水少、水资源 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

(A)时间分布 (B)时空分布 (C)流域分布 (D)地域分布 2、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

(A)最大短板 (B)制约因素 (C)主要瓶颈 (D)最大硬伤 3、 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A)灌溉设施 (B)农田灌区 (利

4、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A)战略性 (B)社会性 (C)经济性5、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

(A)主权安全 (B)生命安全 (C6、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A)战略领域 (B)重点领域 (C7、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深化水利改革

(A)农田水利 (B)民生水利 (C8、加快建设 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A)和谐 (B)小康 (C)现代化9、力争通过 年到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A)5 15 (B)10 15 (C)5 10 10、“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A)基本完成 (B)全面完成 (C11、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 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

(A)河湖水质 (B)河湖健康 (C12、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臵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A)严格 (B)最严格 (C)科学13、一要坚持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

(A)生活优先 (B)生产优先 (C14、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

1

基础性、 (D)政治性 (D)节水型(D) 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

(D)以人为本 (D)农田水 。

(D)社会安全

(D)优先领域 ,不断(D)水利建设 10 20

(D)大致完成 (D)河堤防洪

(D)民生优先 C)大中型水利)国家安全)首要领域)民生建设 )重点完成)河流健康 )粮食优先

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 。

(A)共同发展 (B)协调发展 (C)同步发展 (D)改革发展 150、三要坚持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臵、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A)人水和谐 (B)人与自然和谐 (C)节约用水 (D)严格治水

16、四要坚持 。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A)政府主导 (B)社会主导 (C)财政主导 (D)银行主导 17、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 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A)主要领域 (B)重点领域18、到2020年, 大型灌区、(A)基本完成 (B)全面完成19、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A)研究增加 (B)适当增加20、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坝、 、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A)小电站 (B)小水闸2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A)淋 喷 (B)喷 22、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A)基本达到 (B)大部分达到23、加快推进西南等 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A)工程性 (B)资源性24、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A)重点解决 (B)全面解决25、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 管理机制。(A)监测 (B)预警 26、“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A)关键性 (B)区域

27、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臵格局,在保护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A)人文景观 (B)农民利益28、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C)优先领域 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 (C)重点完成 专项补助资金,市、 (C)大幅增加 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C)小泵站 (D 灌 (C)洒 滴 国家防洪标准。 (C)切实达到 (C)经常性 (D

(C)切实解决 (C)应急 (D)科学 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C)大江大河 (D 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 (C)环境 ( 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

2

(D)难点热点 (D)大致完成

(D)小幅增加 、小水池、小塘

灌等技术,D)喷 滴

(D)全面达到

(D)基本解决 D)生态

利 )小涵闸

淋( )区域性

)流域

(A)小流域 (B)中小流域 (C)大中流域 (D)大流域 29、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 建设。

(A)大流域 (B)小流域 (C)大中流域 (D)中小流域 30、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 。

(A)管理制度 (B)监管制度 (C)补偿制度 (D)监测制度 31、在保护生态和 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

(A)经济利益 (B)防洪安全 (C)农民利益 (D)农田保护 32、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 ”,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A)预警工程33、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 。(A)一倍 34、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

(A)5% 35、完善水资源格征收、使用和管理。(A)免税使用36、广东省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 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A)20% 37、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 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A)融资融券38、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A)银行资金39、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A)公益性 40、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A)重点江河41、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水。

(A)严禁 制 暂停

42、建立和完善国家(A)用水制度

(B)测报工程 (C)信息工程

(B)二倍 (C)一番 (D)二番(B)10% (C)15% (D)20%

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

(B)有偿使用 (C)无偿使用

(B)15% (C)10% (D)一定比例

(B)融资建设 (C)融资租赁 参与水利建设。

(B)财政资金 (C)社会资金 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B)经营性 (C)社会性 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

(B)大江大河 (C)流域干流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 (B)严禁 限制 (C)暂停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臵水资源。 (B)节水制度 (C)治水制度3

(D)金水工程

(D)限制使用

(D)融资抵押 (D)外资资金

(D)股份制 (D)主要江河 审批新增取 限制 (D)水权制度 B 审(D)限

暂停

43、确立 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

(A)用水效率 (B)节水效率 (C)排污效率 (D)排水效率 44、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 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

(A)节水设施 (B)蓄水设施 (C)排污设施 (D)取水设施 45、确立水功能区 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A)限制排污 (B)限制纳污 (C)纳污总量 (D)排污总量 46、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 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A)限制审批 (B)严格审批 47、建立水功能区 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A)河湖健康 (B)水文水质 48、强化城乡水资源 ,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臵。(A)集中管理 (B)区别管理 49、完善 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A)水利管理 (B)流域管理 50、深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

(A)县级以上 (B)所有 51、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 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A)所有 (B)公益性 (52、对 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A)公益性 (B)准公益性 5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A)经营性 (B)非经营性 54、充分发挥 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

(A)水资源 (B)水利管理 55、 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

(A)农业和工业 (B)生活与生产和服务业

56、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A)递进式 (B)阶梯式 57、各级 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

(A)党政 (B)政府 (C58、全面推进 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

(C)停止审批 (D)暂停审批

(C)水量达标 (D)水质达标

(C)分治管理 (D)统一管理

(C)城市管理 (D)省际管理 C)大中型 (D)国有

)准公益性 (D)经营性

(C)经营性 (D)非经营性 水利工程

(C)公益性 (D)准公益性 (C)水价 (D)政府

(C)工业和服务业 (D)农业 水价制度。 C)奖励式 (D)惩罚式

(D)水行政主管 4

(C()水利(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