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_2018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ce823c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c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④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并且把我们结合在一起一样,气息和空气也包围着整个世界”。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①③适合题意;②是主观唯心主义,④是客观唯心主义,均不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30.《童年》是台湾歌手罗大佑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韵回味。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的产生的知识。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有两个关键的界定:对实践的追问以及关于世界的思考,③④正确;①②没有明显的思考的因素。答案选C。

31.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 ①② B. ③④

17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客观唯心主义者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本题材料中“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者,①项符合题意;而这些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表明这些人的行为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②项符合题意;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③项表述错误;④项中“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意义”的表述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答案是A项。 32.下边漫画

A. 否定了世界的客观性 B. 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 C. 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D. 肯定了意识的派生性 【答案】C 【解析】

右边漫画“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的阳光”,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肯定了意识的能动性,故选项C正确;漫画既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也没有否定物质的可知性,更没有肯定了意识的派生性,ABD都与漫画寓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

【解题指导】漫画型选择题利用生动形象的漫画对某些思想、行为进行辛辣而又不失幽默的讽刺或赞扬,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育。漫画型选择题总体设计新颖别致、构思精巧,全面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会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会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解题一般分成以下几步:

18

首先,要读懂漫画(含漫画标题)。漫画本身包含了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命题者是想针贬时弊,揭露问题还是想弘扬正气,展示成就。我们可以通过漫画中的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言语和其他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漫画标题等去揣摩,把握。把握命题者的真实意图,是我们做好这种题目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要仔细揣摩,要透过漫画中事物的表面现象,特征去抓住其内在的本质,深层次的道理。我们在阅读漫画时,还必须把漫画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多角度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反对不读漫画,不去仔细揣摩命题者的真实意图,不去联想漫画所折射的教材知识,只单纯看题肢本身正确与否的错误做法。 其次,要读懂题目的选择要求。题目的选择要求往往是限定了知识、答案的范围:是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坚持的还是应该反对的;是给我们的启示还是反映的什么道理;是经济学的,政治学的,还是哲学的等。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它往往决定选择题肢的正确与否。

33.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5 000余个T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促进实践活动开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特征的知识。我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获得了对肝癌患者T细胞的认识,所以①当选;通过实验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②;③在材料中没有直接体现;④说法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本考点是高考的常考点,许多省份每年在此都有命题。命题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一般以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内容。 3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19

A. 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B.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 真理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和范围 【答案】C 【解析】

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判断并不是因主观性而产生差异,A项不选;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并不会产生多个真理性认识,B项不选;爱因斯坦认为牛顿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说明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项正确;真理并不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和范围,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35.“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络流行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②④正确;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意识依赖于物质,①中“相互依赖,不可分离”说法错误,排除;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36.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诗词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这种情景相融的境界往往使人回味无穷。对意境理解正确的是 ①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