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大中毒事件调查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一起重大中毒事件调查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3003c4f90f76c660371a19

进一步防范措施

继续对相关食品和水进行监控、抽检。

毒物检测的相关部门,24小时热机值班,随时接受样本,加强对可能发生中毒事件的检测。

中国CDC中毒控制中心将为此事件提供24小时的信息、临床处理及毒物检测支持,随时对事件提供服务。

调查组并根据现场和医院调查所了解的情况,强化了工作重点,提出了第二天分临床和卫生两组开展工作的计划。--临床组召集承担救治任务医院的领导和专家共同研究进一步救治病人的临床抢救措施,统一救治方案,CDC专家参加。卫生组召集当地省、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疾控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研究如何从卫生角度进一步加强防范的措施。

问题7

接触者和患者现场紧急处理要点?中毒治疗要点? 参考答案

此事件是一起明确的经口中毒事件。污染的毒物毒性高,危害大,尽早采取规范措施对控制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对此事件中的患者,现场首先要给与催吐,到达医疗机构后仍要进行正规洗胃,活性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机体毒物附载量和控制抽搐,而有效的对证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处理措施应用的把握要依据事件特点和患者病情的阶段,对具有共性的薄弱环节要重点强化。 在中毒事件中,患者处理主要注意下列方面

脱离接触

清除沾染的毒物

清除未吸收的残留毒物 氧疗法血液净化治疗 特效解毒治疗 对证支持疗法

问题 8

病例定义确定与分级原则及方法? 参考答案

汤山事件中,14日晨短时间内大批学生和民工发病,严重的患者神志不清、全身抽搐,而另外一些则病情相对较轻,同时当地群众也处于惊慌中,大量人流涌向当地医院和到南京市内医院,确定病例和对患者分级是患者救治和事件控制工作的基础。

对于中毒事件,病例定义的建立和分级方案要考虑毒物对机体影响、患者的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要考虑事件中患者的数量和救治力量情况

病例定义确定要参考毒检资料;分级是为了分级管理和治疗,可参照有关标准,但结合现

场患者情况更为重要,标准要表达明了,易于操作。

现场一般按患者轻重分为2级或3级,如分为3级可参照一下原则:

轻度中毒

出现接触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轻度中毒损害的临床表现者。

中度中毒

中毒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中毒之间者。

重度中毒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出现吸收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者; 出现吸收毒物所致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者; 急性中毒留有较重的后遗症者。

问题9

如何制定救治方案?如何贯彻? 参考答案

方案制定的组织和参与人员

患者诊治方案是事件处理的关键点之一。

对患者接触情况、体内毒物负荷量的测定也是由毒物检测人员完成。 中毒患者救治涉及到多个专业的工作, 考虑到中毒特殊性,会议组织者还要邀请当地或上级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或其他专业人员参与指导。

方案涉及的内容

方案要包括患者诊疗原则、诊断标准、分级标准、治疗方案、出院标准、随访方案等,同时要根据现场情况对方案的内容进行调整。

在内容组织上,要有简有繁,对操作层面内容要详尽,能够使得使用人员依据方案就能进行工作。

不能够对不明确的问题给出结论,如“对患者健康无任何影响”或“无后遗症”等。

方案落实

救治方案下达后,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对方案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应用人员的培训。

问题10

现场环境恢复责任?事件中医学废弃物处理的原则及方法?

卫生部专家组针对毒鼠强中毒救治中产生的洗胃液、呕吐液及透析液等液体废弃物,从化学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其中所含有的毒鼠强进行消解。建议如下两种方法供选择: 活性炭处理

每10升液体废弃物中加入约1公斤活性炭,静置24小时,期间搅拌数次。将活性炭分离出来后在焚烧炉(或锅炉)中焚烧。剩余的液体部分按医院废水处理。

酸分解

每3升液体废弃物中加入1升盐酸,在100度下加热3小时。冷却后,用碱中和至接近中性。然后按医院废水处理。

卫生厅组织人员按建议中的第一种方法对这些污染物进行了处理。

参考答案

中毒事件多会对环境带来污染,而环境的污染又会对人健康带来危害。所以卫生部门要将环境对健康影响及环境危害物存在的线索通报给环境保护部门,由环保部门组织环境影响的恢复,环境恢复评价是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

在处理中毒患者时,患者身体表面沾染的有毒物质,诊疗中采集患者的血液、呕吐物等生物样本,以及患者透析液等都可能混有一定量的毒物,这些物质由医疗机构进行妥善收集、储存,在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有关管理方式见卫生部《医疗卫生废物管理办法》。

抽搐的原因-感染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

脑部感染性疾病

引起抽搐为主的脑部感染性疾病主要有乙型脑炎、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本次临床表现不符

且多次发病,无二代病人出现,

流行特点也不符合这些传染性疾病特点。

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

有多种毒物能够引起抽搐样表现,如异烟肼、氨茶碱等药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等工业毒物,有机氟、有机磷、有机氯等类农药以及霉变甘蔗等。中毒性疾病应有毒物接触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在生物样品或环境接触样品中可检出毒物或其代谢产物。

事件发生地经济均较落后,无接触工业毒物、药物和有毒动植物可能。以上地区均为农业区,人口流动性小,发病儿童在发病前没有出过村。在事件1、3、5中,有发病后外出打工的人员或患儿痊愈后离开村落者,此类人员随访未发现再次发病者。这些地区农业生产中使用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生活中使用抗凝血类、有机氟类、磷化锌等灭鼠剂。农贸市场上也有小贩销售灭蚊剂和鼠药。 从患者临床表现能基本排除这几类杀虫剂和抗凝血灭鼠剂中毒的可能。鼠药中有数种能够引起抽搐,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甘氟等。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这几个事件中的患者血尿中总氟不高,未测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和甘氟。

问题 11

中毒事件病因确定方法? 病因调查方法

思路

是否是一起疫情; 心因性;

因素排除(生物因素、物理因素); 毒物种类; 复合中毒; 中毒原因。

关键点

患者表现-线索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原因 试验、鉴定检测-验证

病因假设和验证

经对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和已经进行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假设为一种化学毒物中毒,并据此扩大毒物检测种类和范围。 毒物检测

ICP/MS测定典型病例血中常见金属元素未发现异常;GC/MS测定典型患者血中常见有机磷酸酯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均为阴性。在实验室建立起气相色谱/毛细管柱的毒鼠强测定方法后,对现场采集的典型病例样本进行了毒鼠强检测,并均检测出了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对每个事件中重症患者血样使用GC/MS测定毒鼠强,也均得到了证实。 毒性实验

用毒鼠强工业品分4个浓度分别喂饲40只大鼠,大鼠均出现惊厥、管状尾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表现,与患者及家畜的中毒表现相似。 验证假设

在以上事件的现场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证据确定毒鼠强为此类事件的病因后,对以后发生的此类事件均按照其特点进行调查,对患者采用毒鼠强中毒治疗方法处理。同时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整顿鼠药市场,收缴禁用和不明成分灭鼠剂,在群众中宣传正确鼠药使用方法。措施到位后均能在2~3个月内在流行地区基本控制此类疾病发生。以上结果也进一步证实此类事件是由毒鼠强引起。

第六部分 分析与评价

教学建议:讨论30分钟,教师总结10分钟,主要由学员对该事件的全过程和吸取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今后遇到此类事件的处置和控制的原则和步骤。

类似中毒事件的调查要注意以下内容

病因的确定依赖于证据,证据是判定的唯一依据。证据来自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够获得正确的判定方向。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废都会影响到事件调查的结果。

能够引起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原有四类,分别是生物因素所致的“传染病”疫情、化学因素所致的中毒、放射辐射所致的损伤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所致的癔病等精神疾患。事件发生后,有时难以从事件的表象判定事件原因,需要通过收集、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从现场、临床和实验室获得证据,综合分析才能正确的判定。掌握每类疾病的特征是判定疾病原因的基础。

传染病的鉴别主要是具有传染性、特有的流行特点和病变特征等。二代病人出现提示其传染性,免疫保护作用提示为微生物因素。

化学物中毒的鉴别在于发现有毒物接触史,相应的临床表现、有无剂量与效应关系及毒物检测。

癔病的鉴别要考虑到癔病发生与受到刺激的情景相一致,严重程度与接

感受到的强度成正比,通过诱导和正确的心理暗示治疗癔病能够很快恢复。

放射与辐射疾病接触面比较局限,危害特征具体,容易区分。

参考答案

病因确定思路是:1.判定是否是一起疫情;2.是否是心因性影响;3.患者是否为中毒;4.致病毒物的种类;5.是否有多种毒物中毒;6.中毒原因。 病因确定的过程

了解患者病史或中毒事件的发生过程; 体格检查,发现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

现场调查,调查患者生产、生活环境和习惯等;

毒物鉴定检测,可以采取现场应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和实验室方法,根据需要对样本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毒理学试验,对少见或未有报道的毒物引起的中毒,在诊断时需慎重,必要时要有毒理试验在验证。

根据以上工作所得的线索,提出病因假设,验证假设,确认病因

现场处置参考

事故现场分工 现场检伤分类 患者处理

脱离接触

清除未吸收的毒物;

皮肤、粘膜 眼

消化道毒物清除;

催吐、洗胃 活性炭

血液净化治疗;

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过滤

氧疗法; 特效解毒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