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产业经济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8d76eefac8d376eeaeaa314f

第一章:绪论

一、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生产及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的集合体。(简单说,同类企业的集合称之为产业)

二、产业经济学是一个专门研究产业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产业。

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演变规律、合理化和高度化、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产业关联 2.产业组织理论:SCP框架、规模经济、企业购并、市场竞争策略。

3.产业发展理论:增长模型及应用、发展战略、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

4.产业布局理论:产业布局规律、区域分工因素、产业布局实践。

5.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等。

第二章:产业分类

一、产业分类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具有不同特点的产业划分成不同类型的产业,以便进行产业管理和研究的行为。

二、分类标准: 1、三次产业分类法 2、标准产业分类法 3、国际标准分类法 4、两大部类分类法 5、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6、生产要素分类法 7、产业地位分类法 8、产业发展状况分类法

三、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主要内容:

划分标准:产业发展顺序和层次,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成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

三次产业包含的内容:

1)第一次产业(Primary Industry):农业、畜牧业 2)第二次产业(Secondury Industry):工业、建筑业 3)第三次产业(Tertiary Industry):服务业

第三章: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二、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1.从低到高,逐渐升级; 2.产业从轻型化到重型化,又回到轻型化;

3.依据产业发展层次,可以大致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难以逾越,但发展过程可缩短。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通常上一阶段充分发展为基础。 三、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过程。其实质是以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方式,取代传统落后的小生产方式的过程。

工业化的特征: 1.工业化是一个过程

2.工业化完成程度用工业现代化衡量

3.工业现代化是动态性、世界性概念

4.工业化是一个确定标志,一国一旦由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则该国工业化进程即告结束;而工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存在于工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之中。

四、工业化经历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以轻工业为中心向以重工业为中心推进,即所谓“重工业化”阶段。反映其水平的指标是“重工业化率”。(重工业化率=工业所实现的国民收入中重工业所占的比重)

第二阶段: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和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演进,即所谓的“高加工度化”。

第三阶段:表现出“技术集约化”趋势。不仅工业各部门采用越来越高级的技术、工艺和实现自动化,而且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开始振兴。

五、配第—克拉克定理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三次产业将增加。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六、库兹涅茨的“人均收入影响论”

依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基准,考察了总产值变动和就业人口结构变动的规律,发现: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密切相关,并且具有明显规律可循。

库兹涅茨的三个核心观点: 第一,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在所有国家都是上升趋势。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相对比重的上升同步。

七、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成长需要经历6个阶段: 1.传统社会,包括牛顿之前的整个世界。

2.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3.起飞阶段,相当于产业革命时期。

4.向成熟挺进阶段 5.高额大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主导部门不是耐用消费品工业,而是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产业,包括教育、保健、运动、旅游等部门。

八、霍夫曼定理和霍夫曼比例 在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一个消费品工业比重下将,资本品工业比重上升的趋势。这一论断被称之为“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将制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概括成一个公式,即,著名的“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工业化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霍夫曼比例为 5; 第二阶段,霍夫曼比例为2.5;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 1; 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1以下。

九、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或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上出现的影响全局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1.支柱产业的属性

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具有稳定而广泛的资源和产品市场的产业,其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5%以上。支柱产业不是固定不变的。

2.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 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时间上表现为,支柱产业是主导产业的继起。主导产业开始时可能属于幼稚产业,它是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期形态。

十、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 筱原两基准:

(一)收入弹性基准

1、收入弹性,指得是在价格不变情况下,某产业产品需求增长率和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

依据收入弹性高低判断产业发展趋势,进而确定产业优先发展顺序和扶植重点的标准,称之为收入弹性基准。

2、收入弹性的测度:某产业收入弹性=该产业产品人均消费额增长率/人均国民收入增长率 例题:

据测算,在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0%背景下, A行业产品人均消费额增长20%,B行业增长15%,哪一个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判断:测算可知,A产业收入弹性为2,B产业为1.5 答:A产业更具可能性。 (二)生产率上升基准

1.生产率上升基准:通过测度不同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度高低,判断产业发展前景。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2.技术进步贡献率或产业增长弹性计算

产业增长弹性=该产业人均附加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技术进步贡献率=[经济增长率(Gt)-资本增长带来的产出贡献率(Gk)-劳动增长带来的产出增长率(GL)]/经济增长率(Gt) 计算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GA=Gt-Gk-GL 第二步:技术进步贡献率= GA/ Gt

第五章:产业布局

一、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意义: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提升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设想一个孤立国,其中心是城市,它是孤立国制造品唯一供给者,而城市食品完全由四周土地供给。杜能认为,从中心城市向外围延伸,随着与市场距离不断增大,可耕地地租不断下降,这样便形成一个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同心圆环,半径距离小的环上土地昂贵,宜种植运输成本大或单位面积产值高作物,而半径距离大的环上则种植运输成本小的作物。

孤立国六个农作物圈层: 1.自由农作圈(生产鲜菜、牛奶)

2.林业圈(主要生产木材) 3.轮作物圈(主要生产谷物) 4.谷草农作圈(生产谷物、畜产品,以谷物为重点)

5.农作圈(生产谷物、牧产品,以畜牧为重点) 6.荒野。

结论:农场生产的品种选择与经营方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距离,即生产地与市场的距离。种植什么作物获利最大,不是有自然条件决定的,而使有特定农场与中心城市(农产品的消费地)的距离决定的。

三、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工业在某一地方集中是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作用直至均衡的结果,最优工业区位的选择与集聚力大小有关,衡量厂商最优定位的两个标准:一是单位产品成本最低,二是企业总利润最大。

四、产业集聚是指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积聚现象。

产业集聚具有如下特征: 1)地缘上接近

2)企业之间相互依存 3)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 4)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 5)资源共享

五、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一)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人为本,重视民生

2.统筹发展,重视生态与环境 3.关注当代人,还要关注未来人们发展和生存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4.国际间的公平。 (二)要求: 1、三个效益统一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人自身的和谐。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

第六章:产业组织理论

一、产业组织,通常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二、集中度是指特定产业的生产经营集中程度,或大企业积聚的经济资源所占的比例。

三、绝对集中度

通常用产业内前几位企业的产值、销售额、职工人数、企业资产等指标累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总数的比例来表示。

四、相对集中度

利用两个不同的数值进行比较而得到的指数指标,如洛伦茨曲线和依据洛伦茨曲线计算而得出的基尼系数等。 1、基尼系数=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S1)/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S1+S2) 基尼系数在0~1之间 ,反映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等。按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平均状态,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属于危险状态。

2、赫芬达尔指数

若市场份额按0-1计算,赫芬达尔指数范围从最小到1;若Xi值相等时,赫芬达尔指数=1/n;

赫芬达尔指数既取决于行业内的企业总数,又取决于企业市场份额大小的变化程度。H值越大,集中度越高;

3、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以市场势力来衡量市场结构;

计算公式:L=(P-MC)/ P(一般在0-1之间变化 )

4、贝恩指数=(P—AC)/P(0≤贝恩指数<1)

五、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有两种类型:1、企业规模经济;2、工厂规模经济

六、范围经济是指因多项活动共享一种核心专长,导致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

Q(A+B)>Q(A)+Q(B)

七、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 英国经济学家马克西和西尔伯斯通对汽车工业规模经济进行研究。他们所估计的汽车工厂生产线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即被称为马克西-西尔伯斯通曲线。

八、企业合并的涵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法律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企业合并的方式

吸收合并(存续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股份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 公式 A+B=A );两个企业归并成为一个新设企业(创立合并) (公式A+B=C)。

兼并(merger)与合并(consolidation)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

企业合购的类型(按产业关联度分类)

①横向并购(水平并购) 增加生产能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 ②纵向并购(垂直并购) 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行为、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保证生产要素稳定供应,获得确定的产品市场;驱逐竞争对手。 ③混合兼并(复合式多元化并购)

多元经营,分散风险;强化企业的多市场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建设巨型企业的需要。

九、市场绩效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的关系(图)

十、博弈,是指一些个人、团队或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是行为人之间最优依存行为问题的高效率的分析工具。

十一、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成的特殊博弈类型。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任何参与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例:

1、寡头市场上的囚徒困境 2、厂商价格战

3、政府负责修理公共设施(搭便车、公共的悲剧) 4、中国为什么加入WTO

第七章:产业发展

一、1、经济增长: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一般用GD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衡量。

2、经济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达到

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1、两个近似的公式

1)哈罗德基本公式: G=s / V 其中,G表示收入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即本期收入增量与上期收入增量之比;s 表示平均储蓄倾向,即总储蓄与总收入之比; V 表示加速系数,即投资与产量之比。

2)多马基本公式: F= s .δ 其中,F 表示投资增长率,即本期投资相对于上期投资的增量与上期投资的比率;s 表示边际储蓄倾向,即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率;δ表示资本生产率,即产量与资本总投入的比率。 2、哈罗德-多马模型想要说明什么 1)哈罗德-多马模型模型建立在凯恩斯 S=I 这一宏观经济模型基础上。按照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实现均衡增长、充分就业,各时期储蓄应全部地转化为投资。

2)哈罗德-多马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是由储蓄率与加速系数或资本生产率共同决定的。对凯恩斯模型进行了新的补充和论证。

3)哈罗德-多马模型说明,投资具有二重性,它既可创造收入,增加总需求,又能提高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

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1.新古典模型的五个基本假定 1)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 2)只有资本和劳力两种要素,但两种生产要素可相互替代; 3)随生产规模扩大而收益不变或成本不变,但资本(或劳力)边际生产率递减;

4)市场属于完全竞争类型; 5)不存在技术进步。

2. 利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测算技术进步贡献率 1)余额法求出技术进步所占的比例:GA=GQ-(a Gk+B GL) 2)科技进步贡献率=GA/GQ×100%

四、诺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理论主张:诺斯用制度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构建了一个以产权为基本概念,以制度变迁为核心,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经济增长模式。 基本命题: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推进经济增长,首先需要通过制度变迁,建立这样一种制度。

五、美国黑人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年提出二元经济理论。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资本主义部门和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非资本主义部门,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

由二元经济的特点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扩大工业部门来吸收农业中过剩的劳动力,通过促进工业增长与发展,以消除工农之间以及工农业内部的各种结构失衡,达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六、战略模式分析

1、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模式 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体的外向型发展模式。主要特征: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农矿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换取外汇,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2、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

进口替代的实质是,以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满足国内需求,取代进口货,并通过进口替代工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工业化。

3、出口替代模式

也称出口导向战略。特点:发展面向出口的工业,并将产品投入国际市场,用工业制成品出口代替农矿初级产品出口,推动本国工业化。 4、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模式

七、战略是军事学术语,通常指的是从战争全局出发,在分析影响并决定战争全局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关于战争全局的谋划或长期发展趋势的策划。

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从产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分析构成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局部、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并决定经济发展的局部或因素,而相应做出筹划和决策。

产业发展战略体系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对策六大要素。

第八章:产业政策

一、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称。

二、产业政策手段

(一)直接干预:包括政府以配额制、许可证制、审批制、政府直接投资经营等方式对不同产业实施的控制。

(二)间接诱导:主要是指通过提供行政指导、信息服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财政补贴、关税保护、出口退税等方式加以引导。

(三)法律规制:以立法方式来严格规范企业行为、政策执行机构的工作程序、政策目标与措施。

三、产业结构政策

(一)涵义:它是专门用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合理化的政策。

(二)产业结构政策的主要内容

1.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

1)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劳动力按一、二、三产业的顺序渐次转移(经济发展的重心相应地渐次转移)。

2)重工业化规律:工业化中,重工业比重上升,轻工业比重下降。

3)高加工度化规律:加工组装业比重上升,采掘及原材料业下降。

2.规划并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可依据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确定重点扶植的主导产业部门)

该类产业政策实施的主要依据:

1)市场前景(收入效应) 2)技术支撑力(科技进步贡献率、生产率效应)

3)关联效应(产业连锁度、影响度)

4)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发展的基础条件

四、产业组织政策

(一)含义:它是调整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关系的政策。具体表现出来有推进规模增长的购并政策、抑制垄断的各类政策等。

(二)主要内容:产业组织政策的着眼点:解决“马歇尔冲突”, 即,解决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矛盾 , 目标是维护有效竞争。它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1)限制垄断的政策2)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 五、

(一)垄断是指为排斥、限制竞争所采取的各种市场行为的总称。

(二)反垄断的主要任务 1. 禁止卡特尔:卡特尔妨碍竞争,各国反垄断法对其均加以限制。

2. 控制企业合并:企业并购行为多数出自经济合理性选择,但不加控制,允许无限制地兼并,会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反垄断法主管机关应禁止此类合并。

3.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即使是合法垄断者,若不受制约,也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须对其加强监督。 4. 禁止行政垄断:行政垄断是指,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行政垄断在我国主要表现为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主义;表现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限制经营者的市场准入,排斥、限制或者妨碍市场竞争等。

(三)政府管制的主要内容 1.进入规制:为确保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常特许1家或少数几家企业进入,或为防止过度竞争,由规制机关视产业供求情况限制新企业加入。

2.数量规制:控制竞争性产业内部企业数量或投资规模,避免产量过剩(或不足)而引致价格波动和过度竞争的政府规

制(如,出租车数量)。

3.质量规制:为防止过度竞争而引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确保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一种政府规制类型。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定期检查和监督。 4.设备规制:对产业内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提出具体要求的一种政府规制类型。目的是,确保生产安全、环境安全和较高资源利用效率。 5.价格规制:通过规定利润率、成本核定、价格上下限、价格审批等形式,对竞争性产业内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行控制的一种政府规制。 6.退出规制:为保证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供给,不允许自然垄断企业的经营者随意撤出原生产和服务领域的规制。

综合问题分析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能清楚阐述相关理论

2、联系中国实际,内容具体丰富(联系国内外形势,哥本哈根会议)

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分析 1、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及原因分析

2、应对危机的措施(自己的观点)

三、对产业机构划分主要方法进行综合介绍和评价 1、主要理论哪些 2、各自的特点、局限

四、对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进行综合评价 1、选择标准

2、几个标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五、对哈罗德 新古典 新制度等经济增长理论进行综合评述